七零美人攀高枝儿 第92节
张惠扭头对江明彦说:“看到了没,你女儿鬼的很。” 江明彦轻笑:“也是你的女儿。” “呵,我小时候乖得很。”张惠不承认。 花枝巷这边也放了一把小孩儿坐的高椅子,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家三口坐那儿,以往都是各吃各的,今天涵涵要妈妈喂。 张惠把勺子塞她手里,木质的饭碗放她面前:“自己吃。” “爸爸!” 江明彦笑着给她勺子里放了菜:“尝尝这个白菜,可嫩呢。” 小嘴一瘪,张惠轻飘飘地看了眼:“要哭吗?” 过了会儿,见没人搭理她,小丫头一手拿着勺子一手扶着饭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夫妻俩对视一眼,有些无奈地叹气。别以为孩子年纪小,其实可会看大人脸色了。 不管怎么说,好不容易给女儿养成的好习惯,总算是给保住了。 他们刚吃了晚饭,江明彦在厨房洗碗,张惠端了盆热水给女儿洗脸洗手。 张惠突然扬起脑袋:“是不是有人在敲门?” 江明彦也停下手上的活儿,好像确实有人在敲门。 大门离正院有一段距离,虽然四周都安静,但是没注意还真不容易听到。 江明彦擦了擦手上的水去开门,大门外面站着的是左维。 “你在家干啥呢,我敲门半天你没听到?” “在厨房洗碗,没听见。” “算了,快点把东西搬进去。” 左维带着两个人,他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另外两个人抬着缝纫机。 自行车不用放正院里,反正要用的,直接放在最靠近大门的倒座房的屋檐下,缝纫机嘛,张惠想了想,放到跨院卧室的窗口下吧。 左维转了一圈:“跟买的时候大不一样了,收拾得真好。” “我妈费了不少心思。” “啧,也花了不少钱吧。” 江明彦笑了笑。 时间不早了,左维要回家吃晚饭,江明彦也没有留他,给他装了半斤茶叶:“带回去给老爷子。” “我替我爷爷谢谢你了。” “不客气,对了,之前你跟我说你小妹妹明年开年高中毕业?” “对,高中毕业,你们厂开年要招工?” 江明彦颔首:“有这个计划,听说宣传岗要进三个人。” 左维笑道:“谢了兄弟。” “嗯,等具体的条例出来我再跟你说。” 两人闲话了几句,江明彦送左维和他的两个朋友出门,目送他们走远了才关上大门。 关上大门的时候,江明彦想了想,房子太大了点,有人叫门确实不容易听到。 晚上睡觉的时候,江明彦跟媳妇儿商量,他们家人少,是不是请个人来家里帮忙? “你忙的时候也能帮忙带一带涵涵,另外,安排人住倒座房那边,也能看一下门。” “楚嫂子前些日子也跟我说过,她说这么大的院子,我一个人打扫房子都费劲。” 夫妻俩商量了会儿,好像确实可以考虑找个人。 第二天,江明彦去上班,张惠带着女儿去买菜。 知道她要做腊肉,公婆和大哥大嫂都给了她不少肉票,今天都花了。 带着女儿,东西买的太多又带不走,最后花了三毛钱请人帮忙送到家里。 中午女儿睡午觉的时候,她单独出去了一趟,去的是楚嫂子告诉她的那几个地点,转一圈又买了些肉回来。 下午,就在家炒盐,腌肉。 涵涵乖乖地拖了张小板凳过来坐着:“妈妈,肉肉。” “嗯,都是肉,晚上给你蒸一碗鸡蛋羹,放肉肉,行不行?” “好。” 母女俩正说着话,张惠好像听到敲门声。 她站起来,外面在喊她的名字,是婆婆来了。 “涵涵坐这儿别动哈。” “好。” 张惠小跑几步出去开门,只见她婆婆和楚嫂子站在外面,门口还停着一辆自行车,上面绑着一个麻袋。 “楚嫂子宰了六只鸡鸭,还有四条鱼,已经收拾好了,给你送来腌上。你家不是每年都做吗?” “谢谢妈。” “客气啥呀。” 张惠连忙去帮把手,和楚嫂子一起把一袋子肉搬进屋里。 “你刚才在腌肉啊?”潘乐晴径直往厨房里走。 “哎,就是。” 两人把肉抬到厨房,刚好一块儿腌了。 “涵涵过来。”潘乐晴蹲下身子拍拍手。 涵涵扭头看到奶奶,甜甜地喊了句,小跑着冲到奶奶怀里,哎哟,把潘乐晴高兴的不行。 “一晚上没见,涵涵想奶奶了吧。” “想。” “真乖。”潘乐晴一把抱起孙女香了一口。 张惠笑了笑,婆婆只怕不是来给她送肉的,主要是来看孙女的。 “这些都是要抹盐?” “对。” 张惠对楚嫂子说:“加上鸡鸭,炒制的这些盐只怕不够,我再炒一点。” “行,那你炒,我帮你抹盐。”楚嫂子在她刚才的位置坐下。 张惠起锅炒盐,潘乐晴抱着孙女,顺便帮忙看着灶台里的火:“你们家这么大,只你们一家三口确实不行,你忙着带涵涵还要照顾家里,连院子都没空扫。” 楚嫂子接话:“咱们北方和你们那边不一样,冬天雪下的厚,要是没个人扫雪确实不太方便。” “楚嫂子说得对,还有门房的事儿,花枝巷这边原来都是深宅大院,房子宽,你看看我刚才在外面叫门,你都听不太到。” 张惠明白婆婆的意思:“昨天我和江明彦还在商量,说想请个人过来帮忙。” “哎,这就对了嘛,明彦的工资又不是负担不起,你别给他省钱。” 张惠笑道:“妈那你看错了,我可不是勤劳持家的人。” 潘乐晴抱着孙女心满意足:“不用你勤劳持家,明彦要是养不起妻女,你回老宅住,吃的用的花的,我都给包了。” 张惠和楚嫂子顿时笑了起来。 楚嫂子笑道:“惠惠你不知道,你这个婆婆是个大户,有事儿开口,可千万别客气。” “那我可记着了。” 他们夫妻有请人的计划,但是具体上哪儿找人去,她也没谱。 “这事儿我替你们想过了,你们要是放心,我帮你找一个。” 潘乐晴指着楚嫂子说:“楚嫂子亲戚里有个合适的,人信得过,又没有拖累,来你们家很合适。” “是个什么样的人?” 楚嫂子叹息一声:“是个苦命人。” 楚嫂子介绍的这个人名叫钱桂,家里六个姐妹一个弟弟,她排名第六,嫁人之后人家称呼一句六嫂。 六嫂命不太好,结婚两年,孩子一个都没生,丈夫得病死了。婆家那边说她克夫,对她没好脸色,动辄就是一顿臭骂,要不是六嫂性子强,挨打也少不了。 婆家过不下去,六嫂找妇女主任帮忙,脱离了婆家回娘家。 她回去第二年,爹妈也没了,娘家弟弟和弟妹看她不顺眼,几个姐姐对她也没好脸色,她一个人在村里扎了个茅草房单住着。 “六嫂今年也才三十岁,前半辈子真是浸在苦瓜汁儿里了,人是个能干人,怎么运气就差成这样。我呀,也是寡妇,被你婆婆拉了一把,看到六嫂比我过得还惨,我不忍心呐。” 张惠想了想:“我倒是不介意她的身份,就是不知道她人怎么样,跟我们一家合不合脾性。” 楚嫂子连忙道:“你要同意,我叫她过来试工几天,要是成,你就留下,要是不成,你就叫她回去。” “六嫂老家哪儿的?” “皖北那边一个小地方,离首都不算远,我们那边吃主食吃得多,六嫂面食做得好,一般家常炒菜也行。六嫂年纪小,人也活泛,要是有什么不会的,你教教她。” 听到这么说,张惠心里大概有数的。 “那叫她来试试。” “哎,回头我就通知她,年前肯定可以赶来。” 张惠没想到,楚嫂子说的年前,结果三天后就来了,在这个什么都慢的年代,来的真够快的。 六嫂爽朗地笑:“我的情况您应该知道点,我在老家那边过不下去了,去年我就拜托楚嫂子帮我找活儿,楚嫂子一给我发电报,我马上就来了。” 发电报?现在发电报挺贵的呀。 “就发一个字,一块钱一个字我也给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