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世家(科举) 第18节
林氏听完云舒的话后,喃喃道:“姓仇的倒是少见。” 云舒点头道:“想他应该不是咱们这里的人,口音也很生。家里妻儿都不住在身边,只一个老妇跟着端茶送水的,话也不多。我怕问到他的妻儿的话惹人家不快,因此没有细问。” 林氏说道:“是不该问的。不过恩公孤家寡人的,吃穿条件想必不是很好,以后你替我多带些吃的去吧,听闻他爱喝酒的,正好今年让杨嬷嬷帮着酿了许多杏花酿,下次也让他尝尝。” 云舒点着头应和,只要母亲高兴,不过是几杯酒酿,不值当什么。 说到后来,云舒还是将自己内心的顾虑说了出来:“就是还不知道这仇二爷是个什么来路,咱们这儿离江东并不算近,究竟是个什么原因才来了咱们这里呢?” 林氏原本没想那么多,只知道对方既然帮过自己家,那么想必不会是什么坏人。然而云舒这么一说,倒是也叫她怀疑了。 这会儿都讲生根落地,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身边又没个一儿半女的跟着,怎么会舍了老家,搬来他们这地方住呢? 但想了想,林氏还是说道:“不管他以往做了什么,如今既然在咱们这一块地界,自然也就是咱们这里的人了。舒哥儿,老人家没有恶意,还救过我跟你姐姐,如果人家介意不想提起过往,咱们以后就别过问他的事儿了。咱们只管咱们的,平时多接济老人便是了。” 云舒见林氏这么说,心里虽然另外有想法,但是面儿上却并不表现出来。 这话题已经聊到这里,也没什么好继续进行下去的了,云舒于是换了些闲话跟林氏继续聊着。 过了一会儿,睡觉时间也到了,云舒这才从林氏屋里出去了。 出了房门,云舒轻轻叹了一口气。 虽说林氏年纪不小,也算经历过些风浪,但到底没有出过宅门。 云舒上辈子读过书,看过新闻,人性这种东西向来是难说,精品雯雯来企鹅裙依 五而尔期 无尔吧椅因此一时间并没有就相信仇二爷是什么好的。 毕竟这会儿信息传播并不发达,一个村、一个镇、甚至一个城还好说,什么话传一传也都知道了。 只是一个国哪儿发生了什么,谁又能知道呢? 这会儿隐姓埋名到远方居住的人,这个岁数了,又是没有父母以及小辈跟在身边的,不将他当好人才是正常的想法。 好的就不过是隐居,但是隐居的都是有能力独善其身的人,总不至于真的住茅庐。 至于坏的么,最坏的结果,云舒也只能想到人命官司上了。 若真往坏的结果想,那跟这样的人常接触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儿的。 偏偏对方又于他们家有恩,总不好在没弄清对方来历的时候恩将仇报,因此云舒心里多少有些纠结。 不过林氏方才说得其实也没什么错。不管对方什么来历,他们不觉不明也就罢了,只是正常往来,也不用过度接触,这便够了,以后若真有什么也跟他们不相干的。 想到这里,云舒理出了将来对仇二爷的态度。因此皱着的眉头也松了下来。 借着天井里满地的月光,云舒回了自己的屋里休息。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都还太平,因念着仇二爷的好,林氏经常叫笙歌送些吃的过去,日子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云舒也渐渐对仇二爷那边儿放松了警惕。 想着对方至少在林氏他们遇难的时候帮了忙,那么即便再坏,也坏不到杀人的地步。 这样想来,或许得罪了地方权贵,因此逃难来到燕城的可能性更大。 到了六月底,姐夫那边请了云舒过去吃饭,姐夫今年就要考试,因此约云舒过去一趟,也算是临行前做个饯别。 这一去就有四五个月回不来,可不是要搓一顿么? 这本是他们这些秀才、童生的局,云舒没有功名,连个童生也没挣上,原本不该去的。 但是姐夫看好他,加上他学习确实好,又是书香出身,如今还是顾家大房的当家,年纪与他们相差不大,性子成熟稳重,因此姐夫很愿意带着他玩儿。 云舒觉得要是连这都推脱的话,也太说不过去,因此应了邀请。 这算是云舒第一次参加文人邀请的小宴会,之前跟云舒认识的方衍也在,这次是要同王奔一起去赴考的。 席上其实也就是文人雅客们的那一套,叫个弹曲子的伎子来弄些音乐助兴,然后大家随意起个酒令,玩一会儿再聊聊天,边吃酒吃菜。 云舒是下午来入席的,尽兴玩过后也已经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之后大家散了席,王奔在楼下拉住了云舒。 云舒不解,但觉得王奔有什么事儿要吩咐,于是跟姐夫到了一旁去说话。 【作者有话说】 关于孝中吃肉这点,我之前说我看的明清小说主角不吃肉,但是周围人都会劝,已经忘记是哪本小说了。 就记得《儒林外史》里,范进母亲死了之后,范进跟朋友去县令家打秋风,然后大鱼大肉吃了一顿,县令也没说什么。这段虽然有点儿讽刺在里面,不过至少能证明孝内能吃肉。 第22章 到了一旁,只见姐夫拽着云舒的手,说道:“舒哥儿,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姐姐要是回娘家,或是有什么事儿,你多照应着些。我们王家都是一脉单传,有什么事儿也找不上近亲帮忙的,你是我小舅子,要是我不在时,你姐姐在婆家受了什么气,你替我多关照她。” 云舒见姐夫如此挂念姐姐,心中十分欣慰。 “这事儿不用姐夫说我也会的。你安心去考试,平时我常让母亲请姐姐回家坐坐便是。” “那便好了,舒哥儿,你千万让你姐姐放心,我们还年轻,想要孩子再过五年十年也没事儿。就是我母亲着急,偏偏你姐姐又喜欢将她婆婆的话放在心上,平时有我开导也就罢了,这会儿我一走就是几个月,我真怕她心里更难受。有你帮着开解她,我也就放心了。” 妻子的亲弟弟帮着关照,多少还是让他放心的。 这会儿又有人叫王奔,云舒知道了姐夫的心意,说了一句“放心”,然后就跟姐夫告了别。 顺便在镇上买了些吃食回家,每次他要出去吃,总要带点儿给家中其他人。 这会儿连吉祥跟杨嬷嬷都分了吃的了,云舒还没瞧见笙歌出来。 平时他只要一叫,笙歌行动是最快的,这会儿还不出来,他便张口问了杨嬷嬷一句:“笙歌哪儿去了?怎么不出来?” 杨嬷嬷答道:“太太让他去送了些晚饭给仇家,这会儿还没见回来呢。二爷,你也看看他,这两日里,即便家里没事儿他也老往仇家跑,我想大概那边儿有什么绊住了他的腿,又不知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云舒闻言,“哦”了一声,随即又说道:“你提醒的对。晚间他回来,我找他问问。你要是晚上给他开门,就叫他来我这儿一趟。” 杨嬷嬷应了一声,拿了吃的就下去了。 大家分完了吃的,云舒又让给笙歌留了一份,然后就回房温习功课去了。 云舒学习的时候会叫上云安一起,兄弟在一起学习的时候会有一种学习的氛围,这能更让他静下心去学。 晚间笙歌来了,云舒看时间差不多了,就让云安自己回房间去休息。 一般如果再学得晚一些,林氏就会亲自下厨做些羹汤给他们吃完了再睡觉。 等云安从屋子里出去,云舒将桌上的书整理了放到一边儿去,问笙歌道:“听说你这两日常往仇家去。” 笙歌点头道:“恩,太太经常打发我去送饭菜。” 云舒直视着他道:“那也去得太频繁了些,咱们家不过偶尔会让你送东西,怎么最近经常见你过去?” 笙歌像是做了几秒的思考,最终还是选择了诚实,说道:“仇二爷有真本事,他闲着无事,这两日常花半个时辰教我些拳脚功夫。” “功夫?”云舒挑眉。 笙歌点点头,说道:“嗯,他说看我筋骨好,且......呆头呆脑,学了这些本事也不会做坏事儿,就教我了。” 云舒觉得这转折简直有些莫名其妙:“你拜他为师怎么不跟我们家里说说?这难道不需要家里人同意吗?” 笙歌犹豫了几秒,说道:“他说不收我为徒,说我是下人,不配做他的徒弟。” “谁说你是下人的!”云舒一听这话,眉头一皱,声音都气得高了两分,“况且他一边儿嫌弃你是个下人不肯收你为徒,一边儿又要教你功夫,这又是安得什么心?你怎么不想想呢?” 起初云舒就不怎么放心仇家那老头儿,之后时间久了家里平时顶多也就是送些吃的过去,云舒便觉得没什么了,渐渐淡了警惕。 如今这仇家做事这么莫名其妙,云舒就又觉得不对劲儿了,一时间说话的声音也就重了些。 云舒平时为人十分友善,这还是穿越过来之后第一次发脾气。 笙歌也是第一次被吼,有些委屈地低下了头,说道:“他说,一身本事,没有人继承,可惜了了。” 云舒也察觉到了自己的语气太急,于是呼出了一口气,让自己稍微平静了下来。 “你莫要怪我说你,仇家的人,不管他们对咱们好不好,我不信他的原因只有两点,第一是咱们对他们并不知根知底,第二就是仇二爷行为诡异。” 方才吼的有些大声,他轻轻咳嗽了一下,继续说道:“像是他说要教你功夫的事儿,处处都有矛盾,就是十岁小孩儿圆谎都比他厉害。你该有些警惕心,平时咱们家弄些吃的给他送过去,是为了还恩情。 可即便是恩人,这人也分好坏呢,你说是不是?好人也有做坏事儿的时候,坏人也有做好事儿的时候,你不要因此就完全没有自己的是非了。” 笙歌闻言,沉默地点了点头,也没有怎么回应云舒。 云舒坐在桌前瞅着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方才是我大声了。一时间着急吼了你,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要放到心里去。” 正说着,外面杨嬷嬷敲响了云舒的房门,问道:“二爷怎么了?太太听见这边儿有动静,叫我来问问。” 虽然顾家老宅挺大,但是大家住得都不远,云舒的住处就离林氏很近,古代这个隔音,云舒方才那么大声,太太那边儿肯定是听到响了的。 云舒于是对外头解释道:“没有什么,我给笙歌讲题,一时间讲恼了。我就睡了,你回太太那边,让太太早些歇息吧。” 杨嬷嬷又在外头说道:“二爷,太太下午烧了银耳汤,等喝了再睡吧。” 云舒应道:“好,你端来吧。” 之后就听见杨嬷嬷从他屋外离开的脚步声。 这时笙歌才开口道:“那我从今儿起就不跟仇二爷学了。” 云舒看他一眼,又觉得这好像也不大好。毕竟说要学的,既然不学了,人家问起理由,到时候让笙歌怎么说? 笙歌看着也不大像是会说谎的样子,到时候弄得老头儿不愉快倒是不好了。不管怎么说,人家还是顾家的恩人。 于是还是对笙歌说道:“既然已经要学,突然反悔也不大好,只是如果他要问你家里的事情,你不要回答,只说不清楚便是。过两日我托叔叔去打听打听这仇二爷究竟是什么来历。咱们家人口不多,这也是为了避免惹祸上身,你不要觉得我恩将仇报才好。” 这仇二爷,可千万不要是什么通缉犯才好。 笙歌摇摇头,示意自己不会对此心存芥蒂,“少爷,我省得的。” 云舒点着头,笙歌懂事儿,这能让他省心不少:“你在我这儿待一会儿,吃过汤再回去睡。” 云舒是打算让笙歌读书的,在汤来的这段时间,简单抽背了一些之前笙歌会的内容。 笙歌对于学问的态度,是可学可不学的。他对仕途没有兴趣,只是对顾家人言听计从,因此云舒跟云安交代他背的东西他都背得十分认真,果然云舒一让他背诵,他便很快就背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杨嬷嬷端来了银耳汤,配上红枣枸杞,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 晚间云舒跟笙歌在屋里喝了汤,云舒这才打发笙歌回他自己的屋去。 第二天早上起来,云舒一出房门,就听见顾淼嘻嘻哈哈的笑声,小孩儿的声音很细,笑起来跟鸟叫似的。 走到天井里头看,却见小姑娘在那儿拿了些细碎的馒头碎块在喂鸟。 云舒走到妹妹旁边,问她:“好好的拿吃的喂鸟做什么?你不吃么?” 顾淼也没看他,只是认真的在喂鸟儿:“杨嬷嬷给我拿的,说是昨天还剩下一个包子,今日没人吃了,本来想要喂外头野狗的,怕狗认了人以后天天来蹲吃的,就让我拿来喂鸟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