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兵家大争在线阅读 - 第161节

第161节

    战国时期的赵国很强,赵武灵王赵雍即位后推行胡服骑射,增加赵人尚武风气,并将骑兵规模化,向东北灭中山国、代国,北驱胡狄,使得大漠草原上的楼兰、林胡诸部降服于赵国。

    而赵武灵王更是带来二三百亲随,带着他们北出草原,绕了一圈,从秦国西北入秦,在咸阳伪装成豪商,与当时的秦王谈了好久。

    这个秦王就是赢荡的弟弟,他事后觉得豪商不可能有王者的气度和见识,当即派人追击,而赵武灵王已经出了函谷,进了韩国境内。

    赵国开始蒸蒸日上,赵武灵王则在中年退位,自称主父,等继位的儿子赵何长大后,因为他觉得长子赵章更顺眼,有了更换国君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赵国的沙丘事变。

    赵国陷入动乱,贵族集团相互攻杀,乐毅就是这个时候混不下去,去了燕国。

    之后的长平惨败,赵国精壮男丁尽死,基本上成了一个妇孺组成的国家,而秦国虽然大胜,但也元气大伤,这时候燕国想攻打赵国。

    乐毅这时候已经返回赵国,老死在赵国封给他的封地里,而燕国的统军将军就是乐毅的儿子乐间,他劝告燕王,说赵国全民皆兵,农闲时妇女都要参加训练,现在虽然元气大伤,但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燕王不听,强令乐间率四十万燕军攻赵,大军压境,赵国的廉颇被重新启用,与乐乘一起击破了来犯的燕国大军。

    可能两方的将军水准差距很大,可也间接说明失去绝大数老兵和精壮的赵国的妇孺兵,也不比燕国差多少!

    而此时,马谡看到与秦军对峙两年半,对砍半年不落下风的赵军,很难相信他们就是那支被秦军视为心腹大患的赵国强军!

    这些人七倒八歪,三五成群,或聚拢坐着,呆呆望着东边的月,或不管不顾躺在地上,像个死人一样。

    长平军团四十万人,论士气甚至还不如一些复活的难民叛军,甚至比起公孙策曾经击破的李乐的白波军都远远不如!

    “他们对得起赵国,而赵国对不起他们。”

    赵括一句话,让马谡回神,随即两人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

    “你之所以在街亭大败,原因我多少知道一些,你可知道我为什么会败?”

    赵括说完,又觉得不妥,继续说道:“我之所以失败,是注定的,是大势,是很难更改的,就是我父亲统军,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和廉颇将军一样,被撤职。”

    “愿闻其详。”

    一代代的人去鬼界,让死的早的人知道后世的信息,所以赵括了解马谡的败因。而人世的历史不断遗失,后世人自然很难知道以前的事迹,所以马谡不清楚赵括真正的败因。

    鬼界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灵魂可以交流,但是有着极大的限制。

    那就是只能和生前见过面的人才能在鬼界相遇,如果刘邦想和刘备见面,怎么都是徒劳,他们只能通过其他灵魂一代代的传递信息。

    第五十九章 自古胜败空余恨

    “当时新王即位,韩国野王地区降秦,韩国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被切断。韩人冯亭献韩上党郡于赵国,新王受不住开疆扩土的诱惑,而且上党地区实在是紧要。”

    秦国白白忙碌了那么久,自然不愿意到手的鸭子飞走,于是要逼赵国把吃了的土地再吐出来,赵国只能一战。

    如果吐出来,赵国的国威就丢尽了,新王的权威也就丧失干净。而且秦国得到韩国上党郡,就会控制太行天险,那时候的赵国,就是案板上的肉。

    所以赵王还是群臣只要还有雄心,那么强大的秦赵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这一战是大决战,决定两国国运的一战。

    两国都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秦国只想吓一吓赵国,赵国只想将秦军挡回去。

    结果陷入僵持,两个赢姓国家咬紧了牙,勒紧了裤腰带展开了这决定战国走势的一战。

    因为是赢姓国家之间的战争,列国看他们兄弟之国内耗,可以说是喜闻乐见,并无干涉之意。

    在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下,秦赵两国就像掰腕子的赌徒一样,只能不断增兵。

    前期对峙可以说是脸面,谁先退了,气势就没了,国威没了,军威没了,君威也就没了。

    中期的时候根本退不了,这时两国投入的人力物力已经是倾国之力,退了的话有各种恶果,白白损失了多少人力物力?

    如果坚持下去,就能耗死对方,就能取得胜利,就能取得胜利带来的红利。

    就这样两国对峙了两年半,两国都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两国比的是意志,国家的人力物力就是意志的保障。

    这个时候更不能罢手,一退就彻底完了。

    而赵国已经扛不住了,赵王急了,所以赵括才会有滔天的恨意。

    秦国商鞅变法后,耕战一体,一切国有,不说别的,就粮食方面,就能傲视列国。

    秦国对粮食管的很严,精密到按人口、按身高、按劳动量进行调配。

    所以秦军才能常常出动几十万大军外出征讨,不是列国组织不出几十万大军,而是组织出来后养不起。

    战场靠近赵国,秦国的补给线很长,这就意味着同样的大军,秦国付出的人力物力可能是赵国的几倍。

    赵国起初专心防御,想的就是拖,拖到秦国后勤崩溃为止。

    只是没想到秦国的大军后劲不绝,怎么都不会饿肚子,而自己国家坚持了两年半就开始青黄不接了。

    于是赵王等不及了,不敢等了,他让廉颇放弃固守战术,主动出击,从对峙的泥潭里跳出来。

    廉颇是三朝老将,这个时候的秦国进攻的更疯狂,不是消极固守能应付的,他以防守反击为战术核心,半年内磨死秦军近十万人。

    可这样的战果赵王不满意,他现在不想要战争,他想要赵国跳出泥潭沼泽,而廉颇就是死都不愿意主动出击。

    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军厌战。

    前后交战三年,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远离家庭的温暖。终日和兵戈做伴,时时与死神擦肩而过,神经高度紧张下的赵军士气已经很低了。

    防守的话,是保卫国家。而秦军是出了名的残暴,对待坚守的敌城常常都会屠城,而长平对峙三年,秦军死伤近十万。

    可想而知,如果秦军胜利后会对赵国进行怎样的报复?

    所以赵国前线的士兵咬紧了牙齿苦撑,军粮不够就勒紧了裤腰带撑着。

    士兵不懂什么叫做‘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再说吃都吃不饱,怎么去追着秦军打?

    所以对峙了三年的赵军厌战,却不得不战。

    赵王认为是廉颇的问题,所以要找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图强,有锐气,有朝气,最好还有本事的将军来顶替廉颇。

    于是赵括出现在了赵王的视线中,当时除了赵王,赵国上下的贵族都不看好这一场战争。

    对于赵括来说这就是个机会,当时他虽然有盛名,可在一些老将军眼中,他还是一个小家伙,他要证明自己。

    就连他的母亲都不看好,认为谁接替廉颇,主动进攻秦军的话,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

    这些人都对了,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场失败是何等的惨烈。

    所以他母亲在赵王有意安排赵括接替廉颇之时,就去找了赵王,告诉赵王,自己家的赵括就是水货,还告诉赵王,就连去世不久的赵奢都不看好赵括的领军能力。

    她没有说动赵王,赵王执意要让赵括去,毕竟赵括是赵国青壮派将军中最出名的。

    为了不祸及家族,赵括的母亲就和赵王要了一个保证,那就是赵括失败后,不能诛连他们一家的其他人。

    当时将军打仗失败,一般都会追究责任,比如战国末期,秦将樊於期就因为战败而逃亡燕国,他的家族就被秦国诛杀连坐。

    赵王可能知道自己在赌,知道主动进攻有极高的战败可能,所以他答应了,并且也遵守了这个诺言。

    只是赵国的百姓在长平战败后,将责任推在赵括身上,赵括族人在赵地很难生存。因为赵奢被封为马服君,所以一部分族人就改为马氏,以封地为氏。

    “当时我到了长平,带去了四十万大军最后的一批粮食,只够吃半个月。”

    赵括说道这里,突然一笑,很是讥讽:“赵国并非无粮可征,只是这些粮食是那些宗室近亲的。如果当时拿出这批粮食,长平一战即使战败,也绝不会让赵国一蹶不振!”

    “我当时就通告全军,一个营盘接着一个营盘,亲身告诉每一个赵国的士兵:现在已经没了退路!”

    赵括眼角再次湿润,低沉的声音让马谡望着夜空,心情也是压抑。

    听着一场失败的战争发生的过程,无论过程是怎样的刺激,怎样的跌宕起伏,似乎心情都不会跟着战争过程激昂起来。

    “我告诉他们,想要家乡不被秦军报复,就要在粮食吃尽前击败他们。如果粮食吃完了,还没击败秦军,那么一切都就完了!”

    “我成功的骗到了他们最后的热诚,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打败秦军。当时我都不相信我们能胜,或者能胜,胜的也会很艰难。”

    “我统军后,秦军故意输了几阵,我知道他们在引诱我放弃坚守。当时几场胜利已经让军队恢复了士气,所以我准备拼了。”

    “结果就被堵到了这里,秦军用战车组成营垒,佐以箭阵,任由我们如何冲杀,包围我们的秦军就是死战不退,始终无法冲出去。”

    “我杀了十几名冲锋无果的都尉,自己带队冲击秦军车阵,结果你也知道,我死于箭阵之下。”

    “后来粮食吃完了,秦国又说秦赵是兄弟之国,只要他们放下武器,绝不杀他们。只要秦赵合并,他们是秦人,不是赵人,没必要为赵国这个名字殉葬。”

    “他们再次被骗了,结果他们都被杀了。”

    “四十万精壮,秦军只挑出二百四十名少年兵没杀,放他们回赵国,去宣扬秦国的军威。”

    说到这里,赵括两行眼泪不断在下巴汇合,滴落。

    “因为他们也没粮食了!”

    “所以,我恨!”

    “恨赵国的那些蛀虫宗室!”

    “恨那些空享子民税赋却不为国家分忧解难的贵族!”

    “恨自己本事不济,恨自己被情绪左右,恨自己没有将他们都带回家!”

    两人一样的历史地位,见面犹如知己,赵括对马谡毫无保留,倾诉着积压在胸腔内恨意。

    良久,赵括平复了心情说道:“他们复活后,只有三四万还想着复仇,余下的都想卸甲归田。”

    “他们要依附魏国?”

    “对,公孙氏魏国犹如旭日,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国家。如果不看好魏国前途,今夜我们是不会复活的。”

    赵括如实相告,却见马谡猛地站起,原地踱步,忧虑重重的样子。

    第六十章 旭日东升谁敌手

    赵国武安,是挡在赵都邯郸正西方向的三大重镇之一。

    四国联盟中,西魏攻略目标是赵国,这个消息赵国很久就知道,所以武安是三镇首要,由宗室出身的赵豹负责镇守。

    这里不仅要防备正西,来自上党地区的西魏军队,还要防备南边可能北上的东魏大军。

    担子很重,自然赵国武安方面的军队也不容小视。

    赵国最精锐的部队在邯郸,最多的部队就在武安,约在五万左右,占了赵国近半军力。

    北面镇守井陉的赵奢与乐乘总兵力还不到三万,所以武安方面的赵军投降,对赵国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只要马谡能一举搞定武安的赵军,可以说是吞赵首功,丝毫不下于攻破邯郸的战功。

    天色麻亮,万里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