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刚开始李丽还玩得很开心,他们洗了照片,还商量着加洗一些,给老家寄回去,让双方的父母都看看京市的风景。 可是后来,李丽就越来越情绪低落了,因为她开始想胡微了。胡微才一岁半,基本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太长的时间,想到大学要念好几年的时间,若是不能把她接到身边的话,那等胡微真正回到他们身边的时候,都可以上小学了。而且长期不见他们这对父母,恐怕还会影响胡微对父母的感情,让她与他们之间的感情变得生疏。 其实胡文也想女儿了。 可如果把胡微接来,他们平时是照顾不了她的,现在大学管理的比较严格,是不能不住校的。若是请别人帮忙照看,那胡文是不会放心的,还不如把她留在家乡交给胡微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照顾呢。 其实胡微现在已经可以上托儿所了,只是托儿所也需要家长早上去送,下班时去接的。而胡文和李丽一旦入学住校,是没有这个时间的。 这个时代,普通人家很少有请保姆的,都是爷爷奶奶帮着照看孩子。 比如在胡家,大家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家里的小辈平时谁都能帮忙照看一下,根本没有没人带孩子的问题。又或是李家,胡文的岳父岳母都有工作,平时确实是不能照看孩子,但是若是胡文夫妇有事要忙的时候,他们也能帮着早上送孩子去托儿所,晚上接孩子回家,这还是很方便的,大部分双职工家庭也都是这么养孩子的。 放到现在,胡文和李丽在京市无亲无故的,连个能帮他们接送孩子的人都没有。这就实在是没办法了。除非两家的父母中有人来京市居住,否则他们只能把胡微留在家乡。 胡文的岳父岳母都有工作,距离退休还远着呢。 而胡爸胡妈虽然没有正式工作,可他们这个年纪也远不到养老的年纪,他们还是很看重下地的工分的。 如果胡文现在有了工作和工资,胡爸胡妈心中没有了顾虑,也许会愿意来京市。问题是胡文现在还是个靠国家补贴的大学生,拿什么来养父母?所以胡爸和胡妈这时候恐怕是不肯来的。 哪怕他们知道李家有钱,肯定也会给李丽补贴不少钱,可他们不会愿意来占这个便宜。他们如果靠着儿子在京市生活,那是心安理得的。如果是靠着儿媳妇,他们就不太愿意了。宁可在乡下种地,多给儿子们攒一点钱了。 胡文是有钱供养父母的,可这钱的来路没法给父母说清楚,投机倒把之类的事会吓着他们的。 他们不像李丽,李丽年轻,有创劲儿,何况她还有个不大安分的弟弟,因此她对胡文偷偷赚了一大笔钱的事接受的良好。 而胡爸和胡妈都是再老实本分不过的农民,他们不会做任何踩线的事,也不会让他们的儿子这么做。当然,在黑市偷偷卖点粮食,卖点手工制品,赚个几毛,几块钱用来贴补家用,这在他们看来是能接受的。但是大笔的赚钱,在他们看来就是过界了。 没有法子,胡文不得不想另外的途径赚钱,还一定要是胡爸和胡妈能接受的途径。然后胡文就通过交易器接了翻译外国文献的活,算是给自己找到了一份稳定的,长期的收入来源。 然后胡文就给胡爸和胡妈写了信,瞒了自己买房子的事,先说了李家给李丽在京市买了房子,因此他们除了学校宿舍,也算在京市有了另外的居所。然后说了他接了翻译文献的活,收入不低。最后说他和李丽都特别挂念父母和孩子,不过岳父母离不开工作岗位,因此希望胡爸和胡妈能带着胡微上京市来,留在京市生活。这一方面,方便他孝顺父母。另外一方面,父母也能帮他照看孩子。 信写到这里,胡文也觉得自己挺不孝顺的,现在胡武成了工人,胡文成了大学生,胡青明年高考也可能成为大学生,胡爸和胡妈正是有干劲儿的时候,还想趁着能干活的时候,多给儿孙积攒一点家底呢。 何况现在胡武和胡文都有了着落,可胡青还要准备高考,胡爸和胡妈又哪能放心这时候来京市呢? 这是两难的问题。 反正胡文已经写了信,至于胡爸和胡妈怎么决定,最终来不来京市,就让他们二老自己决定吧。 如果他们不来,那胡文和李丽也只能错失一段女儿的成长时光了。这大概是要来上大学,要上进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第89章 胡爸和胡妈很快回了信,是胡青代笔的。 信上说胡青还有一年就要参加高考了, 而胡武夫妇平时忙于工作还要照料孩子, 他们既不想让胡武这个大儿子在辛苦工作之余还要为胡青操心, 也不放心胡青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小儿子这一年无人照料。 因此打算等到明年, 如果胡青顺利考上了大学, 那么送胡青去上大学之后, 胡爸胡妈就可以带着孙女去京市与胡文夫妇团聚。如果胡青考试不顺利, 那他们恐怕还要在家乡多留一年。 胡文也早就猜到了会是这个结果。 在胡爸胡妈的观念里,三个儿子都是他们的责任,因此在胡青上高中还需要他们照顾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把这份责任转给胡武这个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的长子的。 因此胡文给父母回信对他们的决定表示赞同,还给他们寄了钱和票, 说是自己翻译外文的收入。让他们给自己, 给胡武一家,以及胡青买一点营养品。特别指明了胡青学习辛苦, 需要补充营养,最好是每天都冲奶粉喝牛奶, 每周回家的时候都吃点肉,吃点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