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回家3
李逵身强力壮,用扁担挑着几十斤的东西走路,对他来说纯粹小菜一碟,一口气走到日照靠近莱州的原王家坞堡附近,额头上连汗水都没有。 他站在一处小坡上,眺望原本王家的坞堡,却发现原本坞堡围墙外面,也有很多小小的建筑物大多数是稻草房子。 不过重点不在房子的材质,而是为什么这种明显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建筑物会盖在坞墙之外? 这些人不怕的吗? 别说鞑子山贼倭寇什么的,就算小股流民或附近其他的坞堡主逮住机会也有可能来抢一波的。 自从朝廷南迁后,江北已经十几年没有出现过这种防御体系之外的建筑物了。 “叔父!” 这时,一个活泼的童音叫醒了正在疑惑中的李逵。 他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侄子正提着一个大篮子,里面装着一大捆猪草,跟男男女女7、8个小伙伴站在李逵身后,瞪着大眼睛惊喜的看着他: “叔父你回来啦!” 小家伙似乎对见到李逵非常非常惊喜,他小跑着来到李逵身边,拽着李逵的衣角,对小伙伴们炫耀道: “这就是我叔父哦,我叔父是新军的勇士哦,我叔父是司令的亲兵队长哦” 童音拉的很长,李逵却觉得略有些不习惯。 叔父?现在的小孩子都叫的这么正式吗? 不过小侄子这么一炫耀,确实收获了小伙伴们阵阵惊叹,这居然也让李逵觉得自己似乎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所以喽,也不能给小侄子丢脸不是? 李逵放下扁担,从怀中摸出一个小小的油纸包,打开之后,小心翼翼的捏出一捏红糖,放进侄子嘴里: “尝尝,这可是好东西!” 小家伙舔了舔,又仔细砸吧砸吧嘴,片刻之后,脸上释放出灿烂的光芒:“真甜!” “是吧?” 李逵乐呵呵的把小侄子抱起来,让小孩骑在自己脖子上,再提起行礼,向家里走去: “叔今天买了细面,回家让你娘烙饼子吃,还有红烧肉!” “哦,吃饼子喽!” 一大一小俩人欢快的走了,身后还跟着一大串直流口水,羡慕不已的小不点……。 一刻钟以后…… “不行!吃啥烙饼子!” 李逵那看着跟他一样粗的嫂子掐着腰,指着耸拉着脑袋的李达、李逵还有小侄子仨男人一顿臭骂: “刚吃几天饱饭不知天高地厚了是吧?吃烙饼子?还想吃红烧肉!你们咋不上天啊?” 李逵的兄长李达是王家的佃户,以前两兄弟住在一起的时候,穷的叮当响,这个婆娘还是王家看李达老实本分,勤劳肯干活的份上,赐了个家中粗使的婢女给李达,这才让李家留了个后。 因为这事,李逵的老娘对王家一直感恩戴德,连带对这个儿媳妇也是百依百顺,特别是她生了个儿子之后,李家的内政大权实际上已经落入李达媳妇手中。 别说李达和他儿子,就连李逵这个实际上已经独立出去的,回到家中也得老老实实挨训没办法,谁让老娘就是支持人家呢? 李逵这个人,别的不说,至少在孝上,做的还是没问题的。 “细面留着过年再吃!” 狠狠训了家中男人一顿后,李逵的嫂子开始着手张罗做饭,当然,否决了烙饼子和红烧肉,不代表今天不能改善一下。 “俺给你们焖干饭,李达,你带着兄弟拿肥肉去熬油!” 肥肉在这个时代是难得的好东西,但贫民一般不会像大户人家那样直接做来吃,而是拿来熬油,剩下的脂渣也能做菜,一举两得。 屋子小,草棚也不适合做太多与火有关的工作,李达和李逵兄弟俩就在屋外支起一口大锅,把肥肉切成小块,加上少量清水放在锅里熬煮。 “哥,家里啥时有自己的锅了?” 李逵好奇的问。 以往坞堡民都是几户共用同一口锅,每年还得为此给王家老爷一点粮食做租金。 “王家老爷赏的。” 李达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 “你去当兵算是主动报名,王家老爷很高兴,就赏了咱家这口锅。” 日照王家与莒州徐家有姻亲,算是最早投靠的外系坞堡主,因此也是最早进入青州核心层的外系坞堡主。 如今的王家家主老爷已经由徐世杨的亲舅舅王平接任,王家关于家主的竞争也早已经结束,作为青州的核心家族,王家一项以紧贴徐家,服从青州节帅府的一切命令自傲。 当初新军第一次在日照征兵,大家对此还有很大疑虑,王家为了征兵顺利进行,向徐家展示自己的忠诚,就暗示会给主动参军的家庭一些好处。 这口锅就是当初给的好处之一。 别的不说,有了这口锅,李达家可以自己生火做饭,不用浪费时间与人合作煮饭,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手头的工作上,也不用花粮食租锅。 甚至左邻右舍若是有需要,还会来租李达家的锅,这样每年居然还能多饶上几升粮食。 可别小看几升粮食,很多时候,这几升粮食就是能救命的! 大锅里传出阵阵油香,李逵的侄子蹲在一边帮着添柴烧火,李达掀起锅盖,用一个竹漏勺在锅里搅拌几下,捞出一块小小的油渣,溺爱的塞进儿子嘴里。 被烟熏成花脸的小孩立刻眉开眼笑:“爹,真香!” 看到儿子的笑容,做父亲的,也满意的笑了。 “哥,我来的时候,看到墙外面有些房子,那是咋回事?”李逵接着问道:“就不怕土匪抢?” “现在谁敢来抢咱们王家?”李达慢悠悠的回答:“王老爷跟徐家是啥关系?土匪一早就被清了,莱州那边有仇的老爷,咱们不去抢他们就该烧香念佛喽。” “还有流民……” “流民?住在围墙外面的那些都是主动来投的流民,下了山有地种,有屋住,不用担惊受怕,不用吃了上顿没下顿,咱们这边地面上平靖下来,那些流民都跑来投靠喽。” “今年咱们堡子里有好多光棍娶了媳妇,很多都是流民女人,有些寡妇,也有姑娘,人家也不傻,能过安稳日子,干嘛不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