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燕藏雪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三章 吃出来的计策

第三十三章 吃出来的计策

    思前想后,贺六浑还是决定派出探险队,做好各种准备。司马子如就是这点好,只要贺六浑决定的事情,他坚决照办。什么事情都好办,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过河。其实草原上的人,基本都怕水,怎么过黄河呢?贺六浑也是绞尽脑汁,前世的经验怎么就一点没有用呢?

    造船?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技术。等你能造出把数万人运过去的船,这个战早就结束了。而且那么多的木材,船梁等等,都不是你想做就做的。三个人想到这里,卡壳了,又得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其实那两个都没有家,管他呢。

    回到家,昭君笑眯眯的迎上前来说道:“夫君辛苦了,今天你猜我们吃什么?”

    贺六浑本来心情是有点压抑,但是一看见笑脸就融化了。然后习惯性的开始抽鼻子,到处闻,然后哈哈大笑:“今天肯定是烤全羊!”

    烤全羊是鲜卑族传统名菜,为招待贵宾或举行重大庆典时的盛宴特制的佳肴 ,是 餐中之尊。鲜卑烤全羊,以前只供贵族享用,是上层人士在逢年过节、庆祝寿辰、喜事来临时常烤全羊用以招待尊贵的人的珍馐佳肴,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

    虽然怀朔羊多牛多,可是真正能吃上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走进厅堂,就见桌子上一只香飘飘的羊,体形完整,跪在方木盘内,色泽金红,羊皮酥脆,羊肉嫩香。要知道真正的烤全羊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体重40斤左右的绵羊宰杀后,去毛带皮腹内加葱、姜、椒、盐等佐料整体烤制成。

    贺六浑食指大动,好久没有吃到这样的食物了。怀朔被围城之后,都是节衣缩食,能这样奢侈的估计就是几个大户人家了。

    贺六浑坐到桌子前,准备下手,又停下来了:“昭君,今天怎么有羊吃?”

    “夫君这几日都是甚是疲惫,而且劳心劳力。我就想,是不是给你补一补。”昭君回道,真是贴心啊。

    “说的也是,我白天辛苦,晚上也辛苦,是该补补。”贺六浑笑眯眯的看着昭君。

    “贫嘴!有肉吃还填不住你的嘴。”昭君嗔怪道。

    贺六浑哈哈大笑,开始动手。身边有佳人作伴,还有美食享受,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啊!边吃两个人开始聊天:“昭君,今天的烤全羊真的不错啊,味道怎么特别好。”

    “夫君,你是多日没有这样舒服过了吧。”昭君笑道。贺六浑的开心,就是她的开心。

    吃了一会,贺六浑发现昭君不是喜欢吃肉,而是特别喜欢吃酥软的皮带着肉。问道:”昭君,你为什么不吃这些肉?“

    昭君白了一眼说道:“会吃的人,才是吃这种烤的皮焦肉酥的。夫君啊,这是绵羊,当然是连皮一起烤,这样的味道纯正。如果是山羊,那就要剥皮烤了。山羊的皮,韧劲足,不好烤。”

    山羊皮,韧劲足,贺六浑突然间脑筋一亮,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啊。天啊,度过黄河的办法有了。说干就干,贺六浑立马说道:“昭君,我太爱你了!你真的是我的福星!我去军营了。“

    然后不顾油嘴,直接抱住昭君就啃了一口。昭君一脸的油腻,哭笑不得。还没有等昭君反应过来,贺六浑起身,用手巾一擦手,直接就走了。

    贺六浑想到的是什么?

    羊皮筏子!

    早在千百年前,聪明勇敢的黄河儿女就钻进充气的牛羊皮胎里浮泅过河,那时的羊皮筏子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已经差不多了。

    羊皮筏子是西北地区黄河沿岸的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摆渡工具,用羊皮或牛皮制作。因为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加上黄河上游大部分地方为牧区,羊皮来源广泛,羊皮筏子便成了黄河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渡河工具。西北地区最早使用羊皮筏子的记载见于《后汉书》,当时的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河时“缝革囊为船”。

    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地方。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

    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型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皮筏子就制成了。最初是用单个的革囊或浑脱泅渡,后来为了安全和增大载重量,而将若干个浑脱相拼,上架木排,再绑以小绳,成为一个整体,即“皮筏”。它是黄河上游的主要运输工具。古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是指皮筏破浊浪,过险滩的情景。

    太棒了!一听到贺六浑的说法,司马子如立马带了一帮人来试验。几天之后,证明绝对可行!大家对贺六浑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就是眼界和学问啊。

    在平静狭小的昆都仑河试验成功之后,司马子如带人就开始出发了。虽然春寒料峭,冰雪依旧没完全融化,但是大家的心已经热了,等顾不及了。这只探险队集中了贺六浑军中的精英,侯景是死活都要去,他的理由很简单,蝙蝠就是我的队伍,我这个斥候之主都不去,谁还能去?于是侯景也带了一帮人加入,队伍浩浩荡荡居然有近百人了。

    当然,这种出发是非常隐蔽的。出发的时间都选择在晚上,临行之前贺六浑狠狠的抱了抱两个兄弟,说了句:“好好的回来。”哪一个探险不是生死未卜,不是艰险万分。

    任何一个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探险队,自古至今皆如是。丝绸之路的张骞 班超 甘英,大唐高僧玄奘、 旅行家徐霞都给我带来多少惊喜。希望这一次司马子如也能给怀朔一个希望,给这里的一万多军队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送别之后,贺六浑没有回家,直接去了镇将府。

    在组建探险队的时候,贺六浑就已经告知段将军想法了。当时段镇将的态度还是积极的,没有思考那么多。后来,估计是宇文素嘟囔之后,段镇将就没有多说话。既没有阻止贺六浑的做法,也没有鼓励。这次出发,也没有来看看。

    贺六浑专门问过,的确是在大魏律规定:“失地失城者斩”。所以让城别走的方案出来,就算是这能行,对于主将长孙都督而言,估计还好点,毕竟六镇都已经丢了五个,虱子多不愁债多不痒。而对于怀朔镇将而言,丢了怀朔,那就是没有任何理由了。就算你坚持了半年还是多久,丢了就是丢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呢。

    议事厅内灯光明亮,段镇将正在练字。这倒是贺六浑没有想到的事情,知道段长喜欢搞点舞文弄墨的事情,但是真正看见他深夜一个人在写字,还是有点惊悚不对劲的感觉。要知道在边塞,文人是被耻笑的,武夫才是这里的王道。

    贺六浑没有打扰专注的段长,只是进来站在一边,乖巧的伺候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通过书写行为可以投射出人的性格、心理、情绪、能力等方面信息。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了三项内容,他说:“作字如人然”。怎么如人呢?“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可以把这八个字作这样理解,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字,就是书写人的意志、情趣、追求。

    贺六浑不懂这些,只是在一旁默默的陪伴。但是,等到段长写完,贺六浑也惊叹一声:“将军的字写的真好!”

    段长呸了一声:“你懂吗?”

    贺六浑笑道:“将军,你写的我都认识。”段长晕倒,认识就是好?

    “你认识就是好字,那写草书的人岂不是都一塌糊涂?”段长真是又气又笑。

    “当然,好好的字,被写的云里雾里,写的人就是品行不好。”贺六浑强词夺理。

    “那我写的是什么?”段长问道。

    “曹操的《观沧海》”贺六浑回答道,然后随口念出来。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将军,这首词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之时所作。这首词看似写景,实则抒情,通过大海包罗万象、吞云吐雾的壮丽之景,将大好河山的壮丽场景描绘出来,既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又展示出希望自己可以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将军,我似乎看到将军奋发进取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佩服佩服!”

    “滚,这首词是为你写的。看明白了吗?”段长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