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为国家修文物在线阅读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45节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45节

    “嗯,那行。”

    向南想了想,又说道,“那我先操作一遍,你在一边看着有没有问题。”

    “好。”

    小萱点了点头,伸手将拷贝台的电源打开了来,之后,又从一旁的端来了新研磨的松烟墨和毛笔,递给了向南。

    向南朝小萱点了点头,先是将白描稿取了出来平铺在拷贝台上,又取了一张略大一点的设色稿纸放在白描稿的上方,然后才接过小萱手里的毛笔,蘸了蘸一旁的松烟墨,开始描印了起来。

    实际上,将白描稿描印在设色稿纸上,和之前用毛笔勾勒白描稿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将这幅壁画白描稿“转移”到另外一张稿纸上而已。

    这一步操作对于向南这样一位临摹大师来说,完全没有难度,只花了半个多小时,向南就将这白描稿描印在了设色稿纸上。

    描印结束之后,向南将两份画稿又一一对比了一番,确认无误后,这才对小萱说道:“你要不要也比对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不用了。”

    小萱摇了摇头,笑着说道,“用拷贝台来描印白描稿,完全就是照着画,几乎不会出错的。”

    向南点了点头,道:“那就继续进行下一步吧。”

    之后的托背,就跟古画修复中的托背一样,向南三下两下就完成了,这速度看得小萱咋舌不已。

    要知道,以前她们描印完白描稿之后,托背这一步都是找专门的裱画师来做的,她也曾经看过很多裱画师做托背处理,但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像向南这般行云流水的。

    “这就是大师级的实力吗?”

    小萱一脸钦佩地看着向南专注的神情,心里面忽然涌起一股渴望,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达到这种水平,那就好了。

    托背之后,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要将托背好的画稿四边,用约一寸宽的白纸条,粘裱在适中的木质画板上,以平整为宜。

    小萱轻声解释道:“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上色,也可以让上色更均匀一些。”

    这一点,向南倒不是一无所知。

    他还知道,粘裱四边纸条的拉力亦至关重要。

    小纸条的拉力小于设色用纸,设色过程中可能会因收缩而引起画稿纸紧缩,使四边角某处开裂,有造成画面边角断裂的危险;小纸条的拉力若大于设色用纸,设色过程中可能因收缩而引起画稿中央某处画面造成断裂。

    所以为防止以上危险的发生,首先要在临摹用纸的选择上下功夫,整理和现状临摹最好用纯净麻纸或净皮为上选;若用纸本复原临摹,则用熟宣,但熟宣渗透性不好,其“三烘九染”出的效果有悖原作二三遍的染色笔意,所以可用麻纸或皮纸自己做熟,也可在作底色前加矾熟纸即可。

    向南如今临摹用纸,都是小萱之前准备好的,他用手一摸就知道,这是纯净麻纸,这已经是在源头上尽量减少画稿在上色时崩裂的风险。

    将画稿粘裱在画板上也谈不上什么复杂,向南很快就完成了。

    这几道步骤做过一次之后,接下来的第二幅壁画白描线稿处理起来就顺畅得多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向南就将画稿上色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准备就绪。

    看着面前的这两幅已经粘裱在木质画板上的画稿,向南略有些满意地点了点头——

    万事俱备,只等明天上色了。

    第476章 上底色的三种方法

    度过了充实而忙碌的一天,就连睡眠都变得香甜了起来。

    从小萱处离开之后,向南回到房间里洗了个澡,然后靠在床头上,没过多久便睡着了,等睁开眼时,窗外的天色已经开始微微透着暖红色。

    一个翻身从床上坐了起来,然后穿上衣服打开窗户往外看去,一轮朝阳已经拨开了云雾,从山的另一头缓缓升起。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神清气爽,浑身又充满了活力。

    打开门,来到宾馆不远处的公园里慢跑了两圈,浑身都开始微微冒汗之后,向南这才回到宾馆里,洗漱一番后,将随身携带的背包提了起来,径直朝外面走去。

    在楼下的早餐店里吃过早餐后,向南这才拦了一辆出租车,往考古现场的方向驶去。

    “小兄弟,你是考古的?”

    司机是个健谈的中年大叔,看到向南这么早就要往考古现场的那个“大工地”里去,便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向南应道:“啊,是啊。”

    “听说前段时间下的那场大雨,里面有个古墓塌了,下面还有个古墓,是不是真的?”

    大叔一下子来了兴趣,一边开着车,一边从后视镜观察向南,问道,“据说那个古墓还是汉代的。”

    “对,是个汉代古墓。”

    向南随口应了一句,笑道,“大叔的消息挺灵通的啊。”

    “还行吧,咱们县城的历史都好几千年了,随便哪个地方挖一锄头下去,没准就能挖出个古墓来。”

    大叔一脸得意,随即又说道,“你应该知道闯王墓也在这儿吧?当年发现的时候,天上也正下着大雨,那雨啊,下得铺天盖地的,朦朦胧胧中,就有人看见一条龙从那墓里面冲出去,飞走了!”

    “……”

    这大叔越说越开心,可向南已经接不下去了,所幸的是,没过多久,车子就到了考古现场。

    付钱下了车,向南长舒了一口气,背起背包,很快就来到了九号探方,进入到了墓道之中。

    “向南,来了。”

    孟祥森比向南到得还要早,不过估计也就是前后脚的工夫,此刻他才刚刚打开工具袋,从里面拿出工具和材料,准备继续加固壁画。

    向南朝他点了点头,随口问道:“小萱还没来?”

    倒不是他特别关心女孩子,而是今天他要开始给那两幅壁画白描稿上色,颜色调配他当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壁画临摹毕竟是第一次上手,还是要多问问专业人士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免闹出笑话来。

    孟祥森抬起头看了向南一眼,笑着说道:“都来了,小萱和欧阳到帐篷区搬水,葛老师应该是找马教授他们聊事情去了。”

    这墓道里到处都是炭火炉,又热又干燥,要是不多备点水补充水分,别说待一整天了,就是连续待个两个小时,人都要受不了了。

    所以,修复团队这里,每天起码要放四箱矿泉水在这里,以备不时之需。

    “哦,好吧。”

    向南点了点头,将身上的背包取了下来,然后将那两块壁画白描稿取了出来,拿起其中一幅,对着壁画真迹仔细观察了起来。

    此刻,他看的已经不是壁画上的线条构图,而是壁画上的色彩构成。

    就比如这壁画底色,它大致上属于红褐色的范畴,然而在一幅壁画上,这种红褐色并不是统一色号,而是深浅不一,而且壁画上面还有断痕、划痕等痕迹。

    这些深浅不一的底色,包括壁画上的种种痕迹,都是需要在临摹图上表现出来的,以反映壁画真迹的真实现状。

    对着壁画仔细观摩了一会儿后,向南心里面已经有了底,转头时,正好看到小萱和欧阳两个人各自搬了一箱矿泉水进来。

    向南上前几步,伸手接过小萱手里的矿泉水,将它放在远离了炭火炉的墓道口边上,然后,他才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对仍然有些气喘吁吁的小萱说道:

    “小萱,我准备上色了,壁画临摹的上色,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萱想了想,说道:“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倒是没有,不过,我们在做底色的时候,一般有三种方法,你要不要听一听?”

    “你说说看。”向南点了点头。

    “第一种方法,是敦煌壁画临摹大师们比较喜欢的方法,叫作薄底多层法。”

    见向南愿意听,小萱便继续说道,“这种方法,把颜色调成与壁画较近似底色,颜色加胶加水,多次刷涂,每一次需待干透后再刷,直至色度满意为止。”

    向南点了点头,这种薄底多层法,倒是和古画全色的方法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古画上色的颜料一般不加胶。

    “第二种方法是厚涂法,刷适中矾水在生纸上,将颜料(以水粉为主)清漂去胶,色中用水不多,如稀糊状,用排刷从左至右一笔接一笔横刷一遍,再从上到下一笔接一笔竖刷一遍,有时还可用较清的水色再刷一遍,所刷遍数据需而定。”

    顿了顿,她接着说道,“第三种方法就是泥底法,主要是用非常细致的生土作主要颜料,配以半透明的方解末和水干色,调成稀糊状,刷涂二至三遍。”

    “泥底法的特点是,泥底色在纸纤维和石色之间形成较细的颗粒,便于较粗石色的挂敷,容易产生质感和较强的壁画效果。”

    第一种方法,对于向南来说并不复杂,因为在古画全色时,用的基本上都是这种方法;第二种厚涂法,就显得有点太稚嫩了,按照小萱的意思,这是刚刚上手临摹壁画的年轻临摹师所用的方法。

    至于第三种泥底法,向南倒是没有尝试过,不过光是听小萱所说的特点,容易产生质感和具有较强的壁画效果,这就让他很是心动了。

    “先尝试一下这种泥底法。”

    向南心里面暗暗下定了决心,“既然是临摹壁画的现状,自然是要能体现出壁画的那种质感来,才是最佳的手段。”

    第477章 向南想要的效果

    “小萱,我打算用泥底法来尝试一下。”

    打定了主意,向南便开口问道,“泥底法所使用的生土,应该是有要求的吧?”

    “啊?你准备用泥底法上底色?”

    小萱听了之后,先是一愣,紧接着吐了吐小舌头做了个鬼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之前没说清楚,这个生土,得用澄板土才行。”

    向南一愣,“澄板土?”

    澄板土是一种粘土,原来单指敦煌莫高窟前,大泉河水和附近山洪过后冲刷至下游在低洼处沉淀的粒度很细杂质极少的沉积土,现如今,只要是符合这个技术要求的河床沉积土都称之为澄板土。

    “你要澄板土倒是不难,隽邑县博物馆里说不定就有。”

    一直在旁边修复壁画的葛东河听了这里,笑呵呵地说道,“现在的澄板土,已经算是一种矿物颜料了,博物馆里应该都有。”

    “那我打个电话问问看。”

    向南说着,就掏出手机来,给还在博物馆里的李德坤打了个电话,让他帮忙问一问。

    十分钟都不到,李德坤的电话就回过来了,说是从博物馆这边运了一箱二十斤的澄板土,已经让刘乙君送过来了。

    向南大喜过望,连连道谢。

    挂了电话之后,他又和小萱请教了一下泥底法的操作细节,每一个问题都问得非常仔细,甚至都问到了粘土调成稀糊状是哪种稀糊,水和粘土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事实上,小萱一直以来所采用的,也大多是薄底多层法,这泥底法虽然质感比较强,但并不好掌控,她也没有亲自操作过,被向南这一通问,直觉得浑身有种要被掏空的感觉,让她心底里直发颤。

    所幸的是,向南没问几个问题,墓道口那边就出现了一个人影,是刘乙君扛着那箱澄板土过来了。

    “向老师,您要的澄板土来了。”

    刘乙君将那箱土放在一旁,满头都是汗,倒不是累的,而是被外面的太阳给热的。

    “小乙,辛苦你了。”

    向南递给他一瓶水,然后便直接打开了箱子,从里面拿出一包干燥的粘土来。

    按照之前小萱所说的,向南打开袋子,先是倒了大约三百克的粘土,然后加了五百克的水,又往里面添加了少许的方解末和水干色,再拿起一根小木棍搅拌了起来。

    等到搅拌均匀之后,向南还是觉得有些过于粘稠了,便又往里面加了一点水,继续搅拌,一直搅拌到稀糊状,这才作罢。

    “向老师,您这是在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