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穿之四爷宠妃在线阅读 - 第719页

第719页

    她见四爷今天下了朝就回了玉漱殿就知道四爷今天不忙,或者是故意不想做事。

    实际上哪里会不忙呢,只是四爷现在会把不急的事放下。

    这也是自打去年差点丧命之后才有的举动。人生苦短。他想自在点。

    “这会子睡了,什么时候起来?午膳后再睡,乖。”四爷不叫她睡。

    “我不要,我不管。午膳之后,你要回去办公,就不能陪我睡了。我就要现在睡,你不陪我我不吃午膳的。”李絮拉着四爷的胳膊摇晃。

    讨厌啊。明明他睡得更少好么?

    四爷拗不过,只好叫人端来一碗牛乳:“喝了这个就睡。”

    四爷太知道她,这会子一睡,肯定过了午时。叫起来也吃不下多少东西的。

    李絮甜甜一笑喝了一碗牛乳就搂着四爷不撒手了。

    “还怕爷跑了?松开吧,大衣服要脱了吧?”四爷好笑道。

    两人脱了外衣,就在榻上躺着。

    四爷搂着她闻闻一股牛乳味道。深深的嗅了一口:“像个吃奶的娃娃。”

    李絮扭了扭身子不说话。

    四爷吻她的嘴,她漱了口,可还是一股淡淡的牛乳味道。

    四爷轻轻的吻,两人唇齿交缠,好一番缠绵悱恻。

    盛夏的上午,大清朝最尊贵的一对男女,在玉漱殿的榻上拥吻。

    良久,穿着明黄里衣的男人松开女人的嘴角,亲亲她的额头,女人将自己的身子贴近男人,沉沉睡去。

    玉漱殿外,树荫婆娑。随着威风摇摆。

    殿中,冰山慢慢的融化,一室静溢。

    巧珠隔着纱帐,看了看里面,嘴角勾出一个笑来。

    她轻轻出了内室,就见巧穗巧苗都在外头看着她。

    她们都习惯了,主子要睡觉,就只有巧珠伺候着,只有巧珠不当值,才换了别人,但是那都极少。

    别人觉得最光荣的伺候万岁爷这回事,却被皇后娘娘的奴婢们嫌弃了。

    纷纷与巧珠换班,只求她近身伺候去。

    巧珠素来不推辞,她也怕有奴婢心思不正。反正她是没心思的。

    出了外头,巧穗才道:“这蝉鸣声怪吵的,不过今年倒是少。”

    “叫它们吵吧,主子素来也不嫌弃的。”巧苗笑道。主子睡觉沉,也听不见。

    “主子说,蝉儿很可怜呢,地底下多少年,才能成了一只蝉,却活不过一个夏天呢。”巧穗道。

    “今年雨水多,蝉倒是少。”巧珠看了看树上,其实一只也看不到的。

    “不管这个了,主子想必起来不会早。我去小厨房炖个汤,主子起来就好喝了。巧穗你要不要给万岁爷备着喝的去?万岁爷比主子起来早,估计要自己用膳了。”巧苗道。

    “好,我这就去。”说着,两人对巧珠一笑就一起走了。

    ☆、645.第645章 她有没有欺负你

    弘晴并未戴着女人出门。

    所以一路行来速度很快,全是策马。

    到了山东,却未有想象中的饿殍遍野。山东巡抚徐善膺很是能干。虽说钦差也功劳不小,但是多数还是徐善膺治理有方。

    出事之后,第一时间就做了措施,没有耽误一丝一毫。

    弘晴赞许道:“此次虽然是出了这天灾,可是却没有乱了方寸。可见你治理有方。”

    徐善膺虽说是外官,也没见过几次太子爷,上一次见着,还是六贝勒呢。

    但是他消息不是不灵通的。这位爷可是替万岁爷坐了半年的金銮殿的人啊。一丝一毫的不敬也不敢有。

    “多谢太子爷,虽说是天灾,到底也是下官有过失,疏散灾民的事,早几日就做了,也不会如此惨烈了。”

    “此言差矣,但凡百姓,都不愿背井离乡的。先前只是大雨,大人又如何知道这雨不停?实在怨不得大人。”榕儿笑道。

    徐善膺心一阵乱跳。

    他本是与太子爷说话的,睿贝勒却插了一嘴。要是换了别人,也就罢了。不过一个贝勒。

    可是睿贝勒是谁啊,皇后幼子。

    自幼太后娘娘抚养长大,皇上宠爱的紧。小小年纪,就给了爵位封号。

    他自然不敢得罪的。只是他不明白,太子爷已经很出众了,也是万岁爷教养长大,一手栽培的。如今又立起来一个睿贝勒做什么?

    要说只是因为宠爱,才给了爵位封号也就罢了。

    如今这样的差事也叫他一并来,又是为什么?

    他想到了先帝爷的八贝勒胤禩。

    可他心里又摇头。胤禩是什么身份,生母奴籍出身。

    这两位不一样,那可都是一母所出啊。

    “多谢睿贝勒体恤。”徐善膺只好打哈哈。

    不管万岁爷什么心思,太子爷在这里,就是最大的。万岁爷一人之下而已。半君,半君,有时候,那个半都可以忽略的。

    睿贝勒嘛……只要不得罪就是了。

    榕儿倒是高看了他一眼,是个忠心的。

    疫情在太医们到了的第七日,终于抑制住了。

    虽说这几日也陆陆续续有人死了,但是到底没有再扩散开来。

    第十五天的时候,太医们终于研究出药方,将病症轻的人都治好了一半。

    病症重的,也都有了起色。

    弘晴督建民居,榕儿就督促太医们研究药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