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侯门嫡女如珠似宝在线阅读 - 第239节

第239节

    片刻过后,王姒宝将话头接了回来。

    “还是我接着说吧。”王姒宝这一回表情相当的严肃。

    “目前咱们韶国看起来还算是太平。但实际上呢?咱们前两年刚刚经历了一场动乱,还和定国交锋一次,林溪也才从蛮疆回来,我大哥也正在外面剿匪和平叛。这些都是要花费巨大银两做支撑的。为了保证这笔巨大的开销,怎么办?只能靠增加老百姓的赋税。虽然目前咱们韶国还没有达到民不聊生的境地,但老百姓们的生活过得真的挺苦。”

    这也是王姒宝和朱临溪这一路所见。

    他们这一路,看到的并都是美好的东西,还看到了更多百姓的忧愁和百姓的疾苦。

    有多少人辛辛苦苦一年赚下来的钱,连养活他们自己都不够?

    一问到老百姓最怕的是什么?他们首先给的答案就是怕到了秋末来收税的人。

    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刚刚到手的粮食和钱,还没有捂热乎,就通通都要上交给别人,而他们自己剩下来的只能有一点点。就这一点点恐怕连一家老小的口粮都不够。

    要问他们还怕什么?他们第二怕的是天灾人祸。

    如果真的赶上那样的日子,全家就抱在一起死算了。这是很多人看似十分随意的发牢骚给出的答案,但却更道出了其中的无奈和艰辛。

    就是平时,他们都害怕家里人有个小病小灾的,因为实在是没钱医治啊!

    老百姓为什么卖儿卖女?也不全是因为父母无良。有很多人实际上是想给自家儿女一条活路,希望他们卖掉后,能到富人家去过好日子。

    除此之外还怕什么?那一定是打仗。

    那样自家的劳动力就会被抓去充军服兵役。如果自家的壮劳力都没有了,还怎么去种田?一家老小靠什么去养活?

    生在这么一个不算安宁的年代,对于那些想要功成名就的人来说自然是成就霸业的绝佳时机,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真的是苦不堪言。

    王姒宝待到众人接收到她要给的信息后,接着又道:“我在和林溪分析的过程中也提到了我国现在遇到的种种困难。总的来说就是土地和人口问题。也许现在谈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并不适合,但是,你们也知道,现在定国在一旁虎视眈眈,康国岌岌可危,雍国也极有可能和咱们反目。所以,留给咱们的时间并不多。”

    她顿了顿又道:“咱们如果还按部就班来做的话,能赢的机会实在是渺茫。到时候,如果就连咱们的老百姓都不看好咱们,逃到别的国家,更甚者是站出来反抗咱们,那无异于雪上加霜。要知道,天下之大,目前可不是只有咱们韶国一家。咱们惦记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同样在惦记着咱们。”

    王姒宝的大实话给众人心里再次狠狠的敲响了一记警钟。整个屋子中,再次陷入到沉思的状态。

    虽然秦时商鞅变法,最后商鞅被五马分尸,但是他提出的改革最后受益恰恰就是秦国。最后也是秦国统一的六国。

    还有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实施的多种改革,无不对当时的国家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他们之所以失败,是没有考虑到贵族官僚、豪强地主阶级的利益。这次,王姒宝也没打算过分触及他们的利益。

    至于她之前和朱临溪商讨的那个主意,将来也是有一定的缓和办法的。最起码,他们现在一点也收不到那些人的税收,将来哪怕只收上来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他们都算赚到的。不就是他们先漫天要价,等着那些人坐地还钱吗?

    这个生意,他们是稳赚不赔。

    他们韶国将来如果真有统一洪武大陆的一天,那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将归他们所有。他们也没有必要在韶国这点土地上太过斤斤计较。

    王姒宝又将路上和朱临溪说过的话,和她后来总结的这些说与众人听。众人也都觉得只要不过分触及那些贵族官僚、豪强地主们的利益的话,其实实行起来未必不行。

    “宝妹,那对于土地制度改革,你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朱永宏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为了这个天下的赌局,他决定赌上一把。

    王姒宝想了想道:“咱们国家主要是荒地多,所以,应该大量的开荒种田才行。其实我和林溪走这一路,也叫人去挖了一下荒田上的土,其实有很多地方的土质是相当好的,只是没有人去发掘而已。所以,后来林溪才给公爹送了一份密函要求找懂勘探水源的人。咱们现在,更多的是要在荒山和荒地上做文章。”

    王姒宝说完,朝朱临溪看了看。朱临溪随即便把他后来和王姒宝商谈的几种适合目前改革方法的计划书传给几人看。

    待到几人看过,王姒宝开始逐条解释起来。

    “我第一个提议是屯田。这个目前主要分为军屯和民屯两部分。首先是军屯。你们也都知道,咱们国库目前的税收,绝大部分都用在了军需上。我所说的军屯,是将在驻军附近区域的荒地划分给军队,让将士们自己去开荒种田。这样一来,他们战时打仗、平时在训练之余,轮流开荒种田,养猪什么的。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大大减轻国库上的压力,还可以让将士们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甚至可以解决没有战事的时候,军队闲置的问题。”

    王姒宝停了一会儿,估摸着众人将她这段话吸收的差不多的时候,方又继续道:“当然,也不能让那些士兵白出力,将来,等他们从战场上退下来之后,咱们还要给他们相应土地的奖赏或者是给他们的家人相应的土地,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干劲去开荒种田,才会没那么多怨言。”

    王姒宝等众人将这个问题也消化的差不多了之后,又开始说起了民屯的事情。

    其实和军屯很像。就是主角不是军人,而是换做社会上闲散的流民和各地受灾的灾民,甚至是一些流放人员,还有当兵人的子孙等等,将他们召集到一起,给他们分一些荒地,让他们耕种。

    屯田农民要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政府设官管理。屯田农民要根据种植作物不同的情况,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但他们不再负担兵役。

    将来耕种到一定的年限,还可以将这些土地以低价卖给他们,甚至是可以免费送给他们。这对他们来说,同样是一种鼓励政策。

    民屯的事情说的差不多过后,王姒宝又提议道:“为了开荒,最开始几年,无论是粮食种子也好,还是耕牛、开荒用的农具等等都可以由国家所出。”说到这儿,她还不忘打趣道:“每年国库给军队的军粮省下的钱,足够用到这上面了。”

    几人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么一回事。都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这个方法对于从别的国家来的的人同样可行。”朱临溪补充道:“这也将成为我国增加人口的重要举措之一。”

    王裕洵赞成道:“不错。反正那些荒地、荒山闲着也是闲着。宝妹所说的这个改革对于贵族、官员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更没有什么利益上的瓜葛。而且,还能解决国库上的压力。那些觉得国家的税收都用来养武将的文臣们估计更能接受。另外,出于自给自足,且能改善伙食这一点,估计那些武将们也能同意。”

    这个主意考虑的真的太全面了,并不是心血来潮那种。朱永宏在震惊的同时,也重重的点头表示赞同。并鼓励道:“还有呢,你这只是说到了第一,那肯定还有第二。”

    ☆、第三百三十章 传家宝

    “第二应该是……授田。”王姒宝硬生生将“均田制”换成了授田,就是送田的意思。

    她在现代是文科生出身,历史成绩十分优秀。但她对“均田制”的理解、有些偏差。她觉得要是叫“均田”的话,也应该是平均分配土地才对。但她了解的“均田制”并非是平分土地,而是将一些荒山和荒地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去种。

    王姒宝解释道:“我说的授田,就是朝廷将收拢的无主荒地分给那些没有地可种的农民,让他们对朝廷承担租赋徭役。但这些土地却不得买卖。朝廷享有其最终的归属权。”顿了顿道:“其实大家也不用心疼这些土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还不如让农民们去种。他们能够种出粮食,养活自己。还能往国库上交一部分,这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朱永宏听过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小丫头脑袋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这恐怕不是十分轻易就能想出来的问题吧。至少目前整个洪武大陆就没人想过要把土地白给别人去种。现在也正如宝妹说的,反正那些土地闲着也是闲着,就当废物利用了。

    但即使是废物利用,这也是个相当大胆且大手笔的做法。这人的胸襟也要非同一般的宽广才行。

    王姒宝给大家充足的时间思考过后,又道:“另外,我还要谈的是官吏的问题。”

    “哦?这和官吏有什么关系?”朱永宏饶有兴趣的问道。

    “难道你又有什么更好的,关于吏治改革的想法不成?”王裕洵也比较好奇。

    王姒宝笑着道:“不是吏治的问题,其实还是跟土地制度改革有关。一般世家名门、朝廷官吏、还有那些寒门学子在考取了功名之后,在他们名下的所有土地都享受免税,甚至就连他们名下的奴仆都可以享受免徭役和兵役的待遇。我觉得这个极不合理。”王姒宝说完,又朝朱临溪示意,让他出示了一份她所谓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上记载的是他们派人到沿途几个县衙抄录的那几个县这几年税收上缴的情况。之后,王姒宝又将对应年份和缴税土地多少,还有上缴来的物资、银两等制成了柱形图表。

    从中不难发现,缴税的土地越来越少,每年上缴来的税收也在逐年递减。

    王栩现在对土地的事情十分上心,王姒宝也教他不要光研究土地,还要研究和土地有关的各种事情。所以这次,他没忍住,率先开口问道:“为什么会越来越少?”

    “这个嘛,”王姒宝想了想回答道:“怎么说呢?其实土地总的多少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那么多,甚至可能更多。但是,老百姓为了少交些税,就会把自己的土地挂到那些不用缴税人的名头下。然后,他们明面上手里没有土地了,自然也就不用向朝廷缴税了。而实际上,他们把钱都交给了那些不用向朝廷缴税人的手里。最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朝廷的税收在逐年下降,那些不用缴税的人的荷包却越来越鼓。大概就是这样。”

    “宝妹说的没错。为什么有那么多寒门子弟想要考取功名,其实有很多人为的就是将来不用缴税,还可以免除徭役。另外就是可以把自己四邻八村人的土地都记在他的名下。这样,他们不用出力,就可以赚取很多的钱财。”王裕洵补充说明。

    “哦,原来是这样啊!”王栩恍然大悟。

    “宝妹,这就是你要说的关于官吏的问题吧。”朱永宏笑着说道。

    这丫头这种说话的方式还挺容易让人接受的。不过他更感兴趣的却是王姒宝制的那个图表。如果只是列举数字还不明显,可一做出这样的图形来却让人一目了然。

    “对。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官吏的问题。”王姒宝点头回应道:“其实不管哪朝哪代,做皇帝的人都喜欢给大臣们作为奖赏的时候分封土地。就连我、我爹和我哥哥们来韶国后,公爹也都赏赐了不少的土地。”

    王姒宝接着又朝朱永宏道:“但公爹您想过没有,您分出去的土地越多,将来国家能缴税的土地也就越来越少。再加上那些本应该缴税的土地都挂到不用缴税人的名下,还有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通过各种方法大量的购买土地。这样一来,越到后来,真正缴税的土地就会越少。土地也会越来越集中到那些不用缴税人的手里。在这之后的结果呢?就是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甚至是没有。最终他们要想养活自己、养活妻儿,怎么办?”

    王姒宝扫了一圈在场的众人后,接着道:“自卖自身,卖儿卖女。这样一来,本应服徭役和兵役的人就有很多到了那些不用服徭役和兵役的人家。能服徭役和兵役的人也就自然而然跟着减少了。”

    王姒宝又道:“你们看,真正到了打仗的时候,就是连服兵役的人也在跟着减少,咱们将来又怎么扩充军队?又拿什么和别人打?”

    她又问王裕洵:“三哥,如果国家要增加国库收入通常的做法是什么?”

    王裕洵眉头紧锁道:“增加赋税。”

    王姒宝点头道:“对。即使朝廷不增加赋税,有些官员为了表功或者是贪墨的话,也会增加赋税。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更要去想办法怎样少交赋税,结果还是会选择挂到那些不用缴税人的名下。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也就是说,会回到我之前说的那种情况。周而复始,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不是说朱永宏、朱临溪、王子义、王裕洵等人脑子不如王姒宝,而是因为王姒宝是地地道道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你接下来要说的是不是要限制官员和勋贵们的土地?也就是你和溪哥儿密函上提到的那个让各家各户上报自家土地多少那件事?”朱永宏经王姒宝这么一说,脑子清晰明了许多。

    这丫头说的可是地地道道治国良策啊!这要是个男子那还得了?不过即使不是男子这也够令人吃惊的。还好,自家儿子有眼光,早早就将人给定了下来,没有便宜了别国。

    不光朱永宏一人傻眼了,除了王姒宝已经讨论过的朱临溪,就是王子义、王裕洵等人同样傻眼。这种理念到底是谁灌输给宝妹的?于是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王姒宝。

    王姒宝有些不好意思,干巴巴笑了笑道:“我随便说说的,你们比我懂啊,我就是这么一说。对的地方,你们觉得能用上的就用。不对的地方,就当我是说着玩的啊。”

    朱永宏重现审视了王姒宝片刻后,对着朱临溪十分认真的说道:“溪哥儿,把这些,不,还有之前宝妹提出的关于吏治改革的那些全都要记下来,将来当做咱老朱家的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

    “是,儿子晓得了。”朱临溪同样认真的回复。

    “还有,把宝妹那些记账的方法、一级一级管人的方法、今天这个表格,她平时教王栩、王棕他们的一些东西,还有她说过的蚕食理论等等不管有用没用,都要记下来。”

    以前,他们真的没有如此重视王姒宝说的话,有时还把她说的当成是馊主意。这次,他们都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下,她说过的那些究竟有多少是馊主意,有多少是大智慧了。

    这样的小姑姑更是让王栩和王棕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他们可是被小姑姑教导出来的人。

    同样感到骄傲和自豪的还有王姒宝的三个徒弟。远在异国他乡的这几个小家伙也都被王姒宝当做亲人一般的对待。

    “宝妹,按照你的想法,将来是不是要对那些不用缴税的人家的土地,需要制定出一个具体的额度。如果超过了这个额度就要让他们缴税。”王裕洵开口询问道。

    “大概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想让你们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制度出来。比如,超品国公可以享受多少的土地不用缴税,一品大臣的又是多少,以此类推。另外,对这些享有特权的阶级究竟可以配备多少的奴仆也应该有个限制。超出了这部分人,该需要服徭役和兵役就需要服。实在是不想服的可以出银子来抵账等等。”

    王姒宝的这一想法再次得到众人的认可。

    接下来王姒宝还和众人讨论了一下关于袭爵的事。

    她认为,对于袭爵也应该有个限制。否则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靠着祖上的封荫不求上进,甚至还有的人因此滋生出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所以,为了让这些人家的子弟都能上进,最好还是考虑下爵位不要世袭好几代,最好也要有个度的问题。

    王子义随后提出了关于这些人家孩子的教育和将来荫封的问题。为了督促他们这些人家孩子的学习,虽然不用像科举考核那么难,但最好将来在荫封的时候也要对他们进行一番考核为好。

    ☆、第三百三十一章 韶国崛起的开始

    讨论完上面那些,王裕浦又提出了各国对于商人过多限制的问题。

    士农工商。商人不管在哪个国家都被看做是最低的阶层,对他们的限制也极其多。别看他们有钱,却不被允许穿绫罗绸缎;别看他们有钱却不允许坐马车出行。虽然逾制的商人有很多,只要民不举往往官都不会去纠。可毕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对商人的限制还有的一点就是他们这些人家的子女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来改变身份。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经商和害怕经商的原因。一来二去,往往还是那些享有特权的阶层以各种明目在暗中经商。而这些人真正缴税的却少之又少。

    王姒宝也跟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个国家如果商业发达,那么税收这块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如果商业这块搞的好,还可以吸引别的国家的有钱人来他们韶国投资经商。这样,也就有会有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到韶国。韶国国库收入自然也会继续增加。这是个良性循环。

    “依照你们的意思,应该提高商人的地位是不是?”朱永宏认真的询问道。

    “商人虽然逐利,但商人给国家同样带来了很多的贡献。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商人,咱们所有人吃的、穿的、用的都从哪里来?他们同样需要辛辛苦苦的干活才能赚到钱。就比如我二哥最开始跑货栈的生意,有多少土匪、山贼等着抢劫他们的货物?商人的钱有很多也是靠命换来的。”王姒宝顿了顿道:“还有,商人想要赚钱,里面有很多的门道。如果一个人不聪明也很难把生意做好。再有,他们有钱,也舍得花钱让自己的子女多读书。在这些人的子女当中,当然也会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不能因为人家是商人出身,就给人家埋没了。另外,商人的经商头脑和经商理念也是朝堂上的官员尤其是户部官员学习的。一个国家也需要经营才能发展啊!”

    王姒宝最后又颇为感慨的说道:“一个人的出身是他自己无法决定的。那为什么不给人家一个改变出身的机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沉默片刻过后,朱永宏一拍手,赞道:“好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商人都应该为了这句感谢你才对。”

    余下众人就开始三言两语讨论究竟要如何来提高商人的地位。这次话家常一般的聊天一直持续到快要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