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2页
这种形式下,那些在先帝时,就不怎么得到重用的勋贵。 只怕是会遭到厌弃。 尤其是那种没有脑子,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的人家。 绝对是遇到很多问题。 比如说这个魏国公府的人。 现任的魏国公的前辈和同辈都死在战场上。 他就是最小的一个,其母坚决不让这个儿子再上战场。 宁可他变成一个纨绔,也不要儿子早死。 家里的男性长辈都战死,就这样公府就渐渐成了花架子。 后来的男丁里,既没有先人英勇不屈的精神,连老祖宗的枪法都没有练习。 根本不会走武将的这条路。 又没有什么读书的天赋,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 靠的就是祖先留下的荣光。 那些子弟一个个都是娇生惯养的。 其实都被那个老夫人给养废了。 余颖得出这个结论。 尤其是那个小爷,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小小年纪,就特别喜欢和漂亮女孩一起厮混。 嗯,倒是有几分贾宝玉的感觉,但更加霸道几分,已经进入熊孩子的地步。 还必须让女子给他涂药? 谁给他这个资格? 要是在现代社会倒还好说。 当然就是在现代社会,要是遇到小爷这种人,还是不要搭理这种人。 给他帮助,还要分什么男女,有病! 在古代就根本不能和他连在一处。 说古人淳朴,也淳朴。 但说愚昧,也是相当愚昧的。 尤其是一旦遇到男女问题,不管是谁的错,先坏的是女人的名声。 就算是海宁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和那个小爷又什么交集,传出去也不好听。 传出去的绝对是艳名,小小孩子都看中的,一定是个美人,一个女孩子根本就不需要这种名声。 余颖在整个事件发生后,知道即使海澜不是县主之子,也不会应允那个小爷的要求。 魏国公府属于勋贵。 说到底,勋贵和文官是两个团体。 勋贵和文官是很有区别的,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交情。 就算是海澜因为得罪了魏国公府,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说不定会被文官认为是有风骨之人,倒是有利于海澜在官场上的发展。 因此余颖就让阿一一直没有出面,也没有动手,就看着事态怎么发展,谋定而后动。 等到长安出现后,余颖就知道大势已定。 海澜、海宁一定会没有事。 那个不着调的魏国公府,这一次只怕是要有事。 轻则被弹劾一番,重则有可能爵位被降。 事实上,皇帝作为一个登基有段时间的新帝,自然是想着清除掉一部分庸员。 想来想去,就想着削掉一部分没有啥作为的勋贵。 这一次魏国公府自己撞上来。 自然是没有轻饶的打算。 接受御史的弹劾后,皇帝就题发挥。 先是把魏国公传来,让他回去好好管教一下家人。 跟着,其他御史又开始了大量的弹劾,指出国公府一串罪名。 皇帝就派人去查魏国公府的情况,很快就查出一大堆事情来,什么欺男霸女,什么侵占良田,逼良为贱。 林林总总可是罪名不少。 就把魏国公的爵位直接给撸掉,责令他们搬出公府。 好在是魏国公本人,倒是没有做什么恶事。 多是他的儿女、奴仆所为。 最终皇帝看在魏国公一脉多年为朝廷尽忠的情况,没有深究。 在接到爵位被撸的圣旨后,国公太夫人又气又怒又惊,整个人直接中风,说不出话来。 她最疼爱的小爷,被亲爹抓去揍了一顿。 原本一直照顾小爷的那些姿色美丽的丫鬟,一个个能赎身都赎身,不能赎身就被卖掉。 留在他身边只有婆子。 前魏国公打定主意,要板正儿子的毛病。 这一次的事情,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就是小儿子的口无遮拦。 也许会有人喜欢小爷的直来直去,有事情就直说,比那种口蜜腹剑的家伙好。 但真的要生活下去,还是要管住自己的嘴,有些话并不宜出口,说出来只会显示自己的情商不够。 而原本国公府的人,知道是小爷的原因后,想要找小爷算账,被前国公爷拒绝。 他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是因为请教了高人。 这件事小爷的做事,只是一个开头,后面要是其他人的屁股很干净,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魏国公的一家遭遇,让京城里的风气好了几分。 一个个家族里的浪荡子,都被拘在家里,不让出来浪。 万一一个不好,得罪了有后台的人,家族有可能是万劫不复。 很多人家对这位刚刚到了京城,就扳到一家勋贵的海澜, 算是多了几分戒心。 在他面前说话时,也多了几分真心。 谁知道这位要是被得罪的话,家里会不会倒霉? 另外,有消息灵通的人士终于知道这位举子身后的县主是谁。 他们知道后,是大为吃惊,一时间有些恍惚。 说起来这位县主是因为救了摔断腿的唐王,而被晋封为县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