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这撒网捞鱼的技术,还真捞上几条大鱼。 左淮收到回复的时候,别提多高兴。 第69章 一个是东南地区分布的石橄榄,根据研究所的最新培育种子,完全可以落地淮西西部。 石橄榄属于寒凉性中草药,可降火气,化痰止咳……还有滋阴养肾的功效。 市场价值也是有的。 另一个则是农学院培育的火龙果种子非常符合淮西西部石山种植的条件。 之后,陆陆续续还有茶树种植、柚子树种植的相关技术培育。 左淮都一一上门寻求合作,并表示完全可以提供实验育种基地,供研究院研究,出来的成果成功落地后,也会从中抽取部门利润奖励给该单位及贡献的个人。 结局当然很理想,学校和研究所里的老师还承诺,如果能落地的话,会提供技术员实地考察,并及时解决问题。 这条件说的,左淮自然喜滋滋应下。 同时将方案记录下来,让农业厅的工作人员将这些种植提上计划,必须在春季期种植下去。 草药相对于果树好的地方在于培育时间相对短,对于想快速看出成果的老百姓来说,最适合不过。 果树种植只算是补充经济。 适合甘蔗等种植的都没有大改动,还是种植并就当地建合作社,制糖。 唯一变动的是,派资深的老师傅下去对机器进行维护以及改进,争取制出更多更好的糖。 同时,当产地的农产品供大于求时,也会进行调配解决。 这些风险预防方案,都一同在最初始的时候,就完成了。 等左淮出差回来,将所有计划书都提交上去。 农业厅李厅长连夜查看,不断为里面的预防计划给折服,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看,完全大有可为。 就是,里面还掺和了其它部门的工作,想完全成功,还得所有部门都联合起来,一起执行。 里面的困难不小,但成功之后的政绩,必然是属于所有人的。 李厅长的眼里的光亮的吓人,他最兴奋的是,这样做之后带来的影响将是全面的,淮西农业大兴是必然的,还会反哺与农业相关的制造业。 未来,农村将实现全面脱贫,实现发家致富,估计比城里还过的好。 思及此,李厅长连夜招开会议,让厅里所有领导连夜赶回来,商量章程。 左淮还待在办公室,到没受影响,只心疼了一下下连夜爬起来的同事们。 一众领导都是有经验的,知道临时招开,必然是大事,没有怨言,带上笔记本立刻赶到单位。 拿到李厅长吩咐助理打印好的计划书查阅后,更是沉迷进去。 对于商量接下来协助左淮工作,更是没有意见。 整个农业厅都动起来了,大伙都知道这会动了,以后源源不断的功绩就来了。 左淮自己也有一大堆事情要忙,乐得将跟其他部门有关联的部分都让出去。 自己负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得实时跟踪呢,恨不得多出几个自己来干活,这些都不是短期能解决的。 还有农民自身的经验与农业培育技术之间的矛盾。 有之前的大炼钢铁在前面,许多老百姓都不信这些知识分子能种出高产粮食,之前的知青不就是了,不会种地还来分粮食。 有些比较固执的村落,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围在村口,不允许村里干部带知识分子进村指导。 中间还差点被脾气火爆的乡民给揍了,高傲的技术员也不屑下去,对新型农业技术的落实任务也懈怠起来。 这样的纠纷报告在左淮的办公桌上能装几箱子去。 唯一让左淮欣慰的是,藤县的老百姓对于大改革完全支持,对下乡的技术员万分热情,不时拿乡里的土特产塞给他们,直把技术员夸得脸红,干起过来精力十足。 当地农业局也很快将进度提交上来,意思都是,只差通知开始种植了,老百姓都完全听从知道,学习种植技术。 开心于藤县的顺利,但对于其他地方的问题也不能不解决。 光靠催当地农业部门领导,不是想个具体方案出来,左淮也怕他们懒政直接一刀切,强硬让老百姓接受,又不好好监督,最后真导致粮食减产,更伤他们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值。 左淮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便将问题传达下去,让各地领导都尽量想个方法提交上来。 这一方面能加深他们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说不定能找到些灵感。 最后,藤县新任的局长提上来的方案,中提到了一点,得让老百姓看到已经成功的案例,像藤县落实快速,因为大伙看到了知识的力量,明白应用知识好了,能实现温饱,实现富裕。 灯下黑的左淮才灵光一闪,想到了可以宣传一下藤县的模式,就像小岗村的成功,让全国各地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这地方。 于是便联系淮西报社,让他们派人下到藤县去拜访,不光要拜访当地的模式,更主要要的是,要拜访当地的老百姓,询问新模式下来带给他们的变化,特别是穿衣吃饭、娶妻嫁汉方面。 报社了解了下情况,明白里面确实有可以报道的内容,便快速下去了。 将采访内容和拍摄的照片整理成新闻后,当即发出来。 左淮是提前收到新闻的,收到之后便通知各领导下面都学习藤县的改革进取精神,重点学习对象在农村的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