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男配的自我修养[快穿]在线阅读 - 第157页

第157页

    这一个院子如厕的地方,就在时砚对面不到两米距离,不仅里面的味道清晰可谓,就是里面的动静也清晰可辨。

    当然每年遭受臭号荼毒的可不止一两人,时砚旁边号舍的仁兄,对面的难兄难弟,以及周围十几尺之内的考生,谁都别说谁,大家差不多一个待遇。

    时砚亲眼见到一位四十岁上下的考生,位置就在他对面,那位仁兄找到自个儿号舍后,脸色苍白,捂住胸口缓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不情不愿的进去坐下。

    在捂着鼻孔用嘴巴呼吸了一天后,终于连呕带吐,虚脱之下,被巡逻的差役捂着鼻孔带了出去。

    时砚边答题边想,也不知是京城四月的天气比明安府四月天热,还是今年的四月比去年暖和,总之,同样是四月天,会试的臭号比乡试的臭号威力强太多了。

    才第一天,时砚就觉得他被熏得头晕眼花,手脚不听使唤,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但时砚总归是凭借强大的自制力坚持了九天,尽管整个人的状态十分不好就是了。

    出贡院那一刻,时砚感觉自己脚下都是虚浮的,走路像是踩在轻飘飘的云朵上,脑子也不甚清明,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要沐浴更衣。

    这次情形比上次乡试更加夸张,时砚从贡院往出走时,贡院考生大致分为两派——时砚和其他考生。

    其他考生捂着鼻子人挤人的从贡院大门左边鱼贯而出,时砚一人脚步虚浮脸色发白,慢吞吞从贡院大门右边出去。

    此种异象,惹人围观。

    异常突出的时砚就是被众人热情眼神围观的那个。

    外面各家等着考生的长辈家人不在少数,里面有不少达官贵人出身,是认识时砚这个贵族界的奇葩的。

    见到如此场景,好奇之下,纷纷让人前去打探。

    然而,打探的人远远的上前,就听到王安捂着鼻子,扶着时砚,大喊:“老大你又掉茅坑里了?”

    然后,几乎就在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京中贵族间就传遍了——民安伯会试掉茅坑里了!

    第91章 吃亏是福

    此时的时砚还不知道自己风评无辜被害, 被王安刘全两人抬回家, 躺在床上有气无力, 半晕不晕, 整个人蔫哒哒的像条脱了水的咸鱼。

    从京城请来的老大夫摸着胡子给时砚诊脉, 时砚直挺挺的在床上躺尸, 时不时胃部抽搐一下, 习惯性呕吐,结果当然是什么都吐不出来。

    老大夫诊断了半天, 非常直白的告诉神情紧张的王安二人:“无碍, 几天水米未进, 休息的不好,加之用脑过度,耗费精元。

    喝点白米粥,睡上两天, 缓过劲儿就好了。”

    谁知时砚听到吃东西, 一个没忍住, 翻起身趴在床上就开始呕吐:“呕,别说了,出去,让我安静会儿,呕……”

    王安二人自然不放心,但时砚强烈要求,且他本人看起来又这般难受,两人自然不好强迫他吃东西。

    于是时砚喝了两碗加了盐的水, 直接在床上躺了两天。

    两天后,手脚发软的爬起床去厨房找吃的,这一茬才算过去。

    结果刚吃饱的时砚,就见到从京城内赶回来,脸色担忧,欲言又止的杨氏。

    时砚不解:“弟妹有话不妨直说!”

    杨氏恨恨的伸手拧住旁边王安的耳朵,咬牙道:“伯爷,都是这呆子害您啊!”

    时砚眼皮直跳,总觉得有不好的事情在他不知情的时候发生。

    杨氏是个爽利性子,话一开头,噼里啪啦就将事情经过说了个清清楚楚:“伯爷,京城内都传遍了,即使奴家整日待在织造局不出去,都听人说了您会试掉茅坑的事!

    奴家仔细一打听,就知道是这呆子口无遮拦,害您的名声啊!”

    杨氏急的直跺脚:“这,这可如何是好?这件事京城内几乎人人皆知,奴家回来时特意绕远路走了一圈儿,茶楼里说书先生甚至将这当成笑话编成故事,讲给茶客听!”

    时砚:“……”

    时砚喝水的手一顿,脸色阴森森的看向王安。

    王安捂住嘴,埋头不语,知道自己做错了事。

    时砚气的双眼发晕,他就知道,这事儿背后肯定有京城那些贵族们做推手,否则不可能来势汹汹,一点儿不给人翻盘的机会。

    这就是报复。

    赤裸裸的报复。

    时砚有口难言,现在大家谁都将这当成个笑话在听,根本不在乎事情的真相如何。

    就像后世的洗脑包,谁都明白这其中的逻辑漏洞,但民安伯会试掉茅坑这件事已经成了一个梗,全民皆知的梗。

    若是本人出来辟谣,众人只会说:你这人真玩儿不起!我们知道事情真相不是这样啊!但你不觉得这样很好玩儿吗?

    不,对民安伯时砚来说,当然不好玩儿!

    但时砚的生气也紧紧是一瞬,转眼想到自己在会试中出色的发挥,又不生气了。

    只眯着眼扫了一眼要将脑袋埋进裤裆的王安,冷冷道:“这次就罚你清扫两月庄子内的茅房吧!你有意见吗?”

    王安连连摇头:“没有没有!老大,我以后再也不乱说话了!我真的知道错了!”

    王安前天送老大夫回京城时,就听见京城街道上有人在讨论这件事,当时心里就有不好的预感,谁都没敢说,谁知事情发展的比他想象的更加迅猛,让王安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