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等到匈奴军队与朝廷军的主力缠斗上之后,西北驻军和傅然手下的神枢营加起来共有的十万人马,就可以从后方包围敌军,彻底断了敌军的后路和粮草。 更不用说,还有“平叛”结束后的毅亲王和倪俊逸,各带着几万人马从侧方协助容漾了。 “皇上,您这一招可真是高明啊。借着旱灾可能会有人闹事的由头,先把几万人马分别调去山东、山西,让匈奴人以为我朝兵力空虚,自顾不暇。再安排承恩公自立为王,假意与匈奴人合作,让匈奴人通过长城,自以为‘顺利’入关,却又再也回不去……这一步步,一招招,一环套一环,可算是把这个自作聪明的呼韩邪给套里头去了。” 裴清殊哈哈笑道:“朕这是‘引狼入室’,也算是兵行险着。好在承恩公没有辜负朕的信任,不然事情可就要麻烦许多了。” “有左三姑娘在京城,承恩公就是想背叛您,也得好好掂量掂量吧。更何况,您还派了傅然前去‘平叛’。就算左家真的反了,也不会对朝廷、对这场战役造成任何威胁。”公孙明忍不住赞叹道:“皇上登基这几年来,无论是心性还是才智,全都突飞猛进了啊!臣这个谋士,已经没什么作用了。” 许是这件事已经在裴清殊心里积了太久,裴清殊并不能像公孙明这样乐观:“话先别说得太早了。呼韩邪诡计多端,不会没有留有一点后手。” 公孙明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了:“您说的是。臣一直担心的一点就是,神机营里的火器,有许多都是安王爷参与改造的……万一安王爷泄露了那些火器、尤其是火炮的构造图,让匈奴人有机会做手脚的话,可就有些麻烦了。” “担心也没用,呼韩邪知道四哥参与过火器改造的事情,一定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的。”裴清殊目光沉静地说道:“现在,就看四哥会怎么做了。” 裴钦墨现在人在匈奴大营之中,裴清殊担心暴露他的身份,早就和他说好,一旦裴钦墨出了京城,他们之间便不再轻易联系。 裴清殊信任裴钦墨这个兄长,所以等深入敌军内部之后,裴钦墨怎么做,就全看他自己的了。 …… 为了不让匈奴人疑心,裴清殊诱敌深入之后,并没有立即结束山东、山西的“叛乱”,而是让毅亲王和倪俊逸等人暂时按兵不动,慢慢向敌军靠拢,以免让呼韩邪发现之后匆忙从侧方逃走。 毕竟山东、山西的兵力只有三、四万人,还不足以与匈奴的十万铁骑正面对抗。 雍定六年七月初八,被裴清殊派去赈灾的襄亲王传回奏报。北方五省大旱之后,朝廷虽然立马放出了救济粮,不过很快便战乱四起。农民无力耕种,只能坐吃山空,朝廷送发的赈灾粮眼看着就要不够用了。 裴清殊听说之后,不由感到一阵头疼。 提前屯粮一事,裴清殊已经尽了全力。可现在朝中又要打仗,又要赈灾,所需粮食的数目大到惊人。之前裴清殊也没料到,一场旱灾竟然要耗费这么多的粮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如果裴清殊不是重活一世,知道将会发生一场旱灾所以提前屯粮的话,大齐现在恐怕早就坚持不住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匈奴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兵也是对的。 毕竟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军饷和赈灾粮,裴清殊最终只能选择一样。 选择军饷的话,大齐就会有无数的老百姓被活活饿死。到时大齐上下定然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就会生出越来越多的土匪和乱党。用不了多久,地方官府的统治就会陷入崩溃。 但若是选择赈灾为先的话,军粮供应不上,数万大军吃不饱肚子,又拿什么来抗击敌人? 总之无论裴清殊怎么选,都是一件对匈奴人有利的事情。 就在裴清殊颇有些焦头烂额的时候,山东总河杜宾上奏,建议裴清殊暂时开放海禁,从粮食充足的南方运粮,以解北方燃眉之急。 杜宾的提议一出,立马在朝中引发了轩然大波。 有人对杜宾的提议大加赞扬,有人却说杜宾这是在胡闹。 “海禁怎可轻易解除呢?”行事向来保守的礼亲王表示反对,“当初大行皇帝封海,就是因为倭寇作乱,海贼猖狂。实行海禁这几十年来,大齐沿海地带皆平安无事,这样不是很好吗?万一解除海禁之后,倭寇肆虐,该当如何是好?我大齐现在本就叛乱四起,还要对战匈奴,到时候哪还有精力来对付倭寇啊!” “礼亲王所言甚是。”卫国公上前表示附和,“皇上,据臣所知,目前军中最多的兵种乃是步兵和专门用来对付匈奴的骑兵。海军这一块,在大齐几乎可以说是空白。以朝廷目前的状况,也完全没有精力、人力、财力去培养海军啊!” 最近几天,卫国公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他的夫人慕氏,是西北慕家军的后人。礼亲王的继室夫人左氏,那可是承恩公的嫡亲妹妹。 现在左家和慕家军反了,他们两个在朝中的处境都很危险。这个时候,两个人必须拧成一股绳,共进退才行。 简郡王向来支持朝廷解开海禁,听他们这么一说,就有些不乐意了:“九皇叔,卫国公,你们口口声声说不能开放海禁,那我倒是想问问你们,如今北方这般缺粮,不从南方运来的话,该当如何是好啊?” 礼部尚书修鸿嘉算是中立派,不过他心里也不是很赞同开放海禁:“除了海运,就没有别的法子运粮了吗?” “走陆路的话慢的要命,等粮食运过来的时候,不知会饿死多少无辜的百姓。走水路……别开玩笑了,现在旱灾这么严重,水路根本就不通。” 内阁学士陈起表示赞同:“而且现在不仅仅是海上,陆上的盗贼和流寇也不在少数。若是这来之不易的粮食被人劫了,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件事情上,户部尚书龙启章也偏向于保守派:“北方虽然开战,但南方还是好端端的,就不能让两江总督他们多派些人手,护送粮食北上吗?” “不,来不及了。” 就在众臣争执不下的时候,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的裴清殊终于开口了:“根据襄亲王的奏报,受灾五省的百姓,已经等不了那么久了。朕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么多灾民饿死。只有走海路,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粮食运到北方。” 第123章 简郡王欣喜道:“皇上圣明!” 礼亲王等几个老臣听裴清殊这么说,却是耷拉个脸, 老大不高兴的样子。 散朝之后, 礼亲王沉着脸走了出去。 卫国公从后方叫道:“殿下留步!” 礼亲王一看是他, 便在原地站定, 对着卫国公抱怨道:“卫国公,你来评评理!皇上竟然采纳了杜宾的建议,这简直就是在胡闹嘛!海禁可是父皇提出的国策,他怎么能说改就改了呢?!咱们这么反对,皇上都不听,我看皇上这几年,可是越来越不把本王这个亲叔叔放在眼里了!” 卫国公颇有几分不解地说道:“额……礼亲王, 我记得您前几年, 不是几乎已经不问世事, 把权力下放给容漾了吗,怎么现在又……?” 礼亲王看他一眼,低声道:“卫国公,你不是外人, 本王实话告诉你吧。前几年皇上裁军, 改制,那都是得罪人的差事。本王不乐意经手,所以才由着容漾他们去折腾。本以为容漾是驸马,皇上心中定然对他有所猜忌,绝不会重用于他,却没想到皇上如今竟对容漾委以如此重任……本王若是再不说几句话的话, 朝中可就没有我们这些老臣的位置了啊!” “殿下您说的是。”卫国公低声问道:“那……不知您现在有何打算呢?” “唉,皇上毕竟是皇上,没有太上皇的支持,和他这样硬碰硬,咱们是拼不过他的。” 说起太上皇,礼亲王不由地握紧了拳头。 都怪他这个兄长无能,竟然主动放权给一无知小儿! 不然若是今天金銮殿上坐着的是太上皇,他的政见还会这么轻易地被人驳斥吗? “那殿下的意思是……?” “本王现在算是看出来了,咱们的这位皇上啊,看着温和好说话儿,但是吃软不吃硬。他心里要是真打定了主意的事情,咱们说什么都没用。所以啊,咱们只能先和皇上搞好关系,让皇上打心眼儿里信任咱们。至于海禁的事儿……哼,你且瞧着吧,杜宾和简郡王他们,一定会捅出大篓子来的!” 海禁的事情卫国公明白,可是和皇上搞好关系…… 卫国公不明所以地说道:“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向皇上示好呢?”卫国公面露不安,“不瞒您说,虽说慕家造反之后,皇上当众表示信任老臣,可是这夜里头,我总是睡不安稳,生怕皇上是对我表面信任,背地猜忌啊!” 听卫国公这么说,礼亲王微微一笑:“卫国公,事到如今,难道你还不明白自己为何夜不成寐吗?” 见卫国公露出迷茫的神色来,礼亲王收起笑容,寒声道:“左氏谋逆,这个王妃,本王是决计不能再留了。至于卫国公夫人……”礼亲王在卫国公肩上轻轻拍了拍,“本王言尽于此,你自己看着办吧!” 卫国公心中一惊,没想到礼亲王打的竟然是这样的主意! 礼亲王的行事效率很高,很快,他便亲自带了礼亲王妃左氏入宫,亲自向裴清殊请旨,想要休了这个女人。 裴清殊听了,哭笑不得地看着礼亲王说:“皇叔这又是何必呢?九皇婶是出嫁女,又是皇室中人,这些年来她为皇叔生儿育女,打理王府,也不容易。就算是要治左家的罪,朕也不会株连到自家人身上的。” 礼亲王跪倒在裴清殊面前,高声表起了忠心:“皇上!皇上仁慈,愿意放左氏一马,可臣心里深感不安,实在是容不下这叛贼的亲妹妹啊!” 礼亲王妃听了,冷笑一声,不屑地看了礼亲王一眼。 “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早就看我不顺眼了,如今可算是叫你找到了一个好的名头休妻。不过没关系,实话告诉你吧,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才不愿意跟着你受那些窝囊气呢!” 裴清殊还真没想到,他让左宁配合自己演戏的计划,竟然会牵连到礼亲王妃身上。 这对她来说,也算是无妄之灾了。 裴清殊的心里,不禁感到十分愧疚。 可是既然礼亲王已经当着左氏的面说出了这样伤人的话,想来他已经在左氏的心里留下了一根刺。 既然破镜已难重圆,裴清殊没办法,只能说道:“那,九皇叔你便与左氏和离吧。夫妻一场,何必将她逼到绝路呢?” 左氏听了,不由感激地看了裴清殊一眼,然后向他行了一个大礼,久久不起。 裴清殊看着拜倒在自己面前的妇人,心中升出一丝不忍。毕竟从他成为十二皇子时起,左氏就已经是他的皇婶了。 虽说左氏这个婶婶没帮过他什么大忙,但左氏向来待他温婉可亲,小的时候还曾偷偷塞给他糖吃,裴清殊是真心把她当做长辈敬重。 待礼亲王退下去之后,裴清殊便道:“九……左氏,待你与九皇叔和离之后,便和左三姑娘住在一起吧。你们姑侄两个在一处,也好有个照应。” 承恩公左宁“造反”之后,裴清殊便让人将左府围了起来,好歹做个样子。 这一点,去探望过左三姑娘的左氏自然知晓。 在左氏看来,裴清殊这是想把她和左三姑娘一起,当做要挟承恩公左宁的人质了。 不过对此,她并没有什么怨言。 早从得知左宁自立为王的那一刻起,左氏就已经当自己没了这条命。 只是……有一件事情,她着实不明。如果不弄清楚的话,简直死不瞑目。 “皇上,我哥哥他向来与世无争,对朝廷忠心耿耿。无论如何,我都无法相信他会做出此等叛国之事。虽说我的想法不值什么,但我还是希望……皇上能明察秋毫,详细调查一番。万一哥哥……是有什么苦衷,或者这其中有什么误会呢?” 看左氏这样子,就知承恩公并没有把他们的计划告诉任何人,包括他的亲妹妹在内。 这也难怪,此事事关重大,承恩公只要不傻,就不会冒着功亏一篑的风险将这个秘密泄露出去。 裴清殊叹了口气,斟酌着措辞说道:“朕也不愿意相信,承恩公会是那等犯上作乱之人。这件事情,朕会好好调查一番的。你……就先回去吧。” “谢皇上!” 见左氏磕完了头就要走,裴清殊实在没忍住,补充了一句:“好好活着,别做傻事。别忘了,你还有子女。” 左氏闻言,不禁轻轻一笑:“谢皇上。您放心,左家的女子,没有那么脆弱。” …… 海禁暂时开放之后,裴清殊命两江总督派重兵护送粮食北上,务必不能出一点乱子。 两江总督为了脖子上头的脑袋,简直恨不得亲自上阵。 裴清殊也密切关注着这批救灾粮的状况。 以前因为海禁的缘故,倭寇和海贼都惹不出什么大乱子,和匈奴人所造成的威胁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不过以后,等他解决了匈奴这一块的忧患之后,还真是得好好训练出一批水师才行。不然海上的资源这么多,这么宝贵,实在是浪费了。 裴清殊正在看两江总督亲笔所书的奏章,就见小悦子上前低声说道:“皇上,公孙大人托人带了话儿来,说是荣贵太妃招了。公孙大人问,您是想宣他过来面圣,还是亲自走一趟慎刑司?” “这个懒蛋!”裴清殊笑着骂了公孙明一句,“连这一趟也不愿意多跑。罢了,还是朕去慎刑司一趟吧。” 公孙明定然是知道,裴清殊是想亲自见荣贵太妃一面的,所以才没有多跑这一趟乾元殿做无用功。 不得不说,公孙明真的很懂裴清殊。 等到了慎刑司外头,裴清殊还没下肩舆呢,公孙明便迎了上来,笑嘻嘻地说道:“皇上,没想到又钓上来一条大鱼!” 裴清殊见他心情这样好,便含笑问道:“公的母的啊?” “母的,母的。” 等肩舆停下来了,公孙明便学着平日里小德子的模样,殷勤地去扶裴清殊,然后在他耳边悄声说道:“荣贵太妃把淮阳大长公主给供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