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页
邱老赶紧的把杯子递过去,“茉莉花的都倒了,来一壶新的。”说着话,就瞧见挂着的字了。 四爷假装没发现,沏茶去了。 老周主任下来的时候被邱老拉住了,“是我老眼昏花了吗?你看那字!” 好巧不巧的,邱老是搞历史教育的。什么字画啊,古董啊,这都是跟历史息息相关的东西,他有研究呀。刚才那一眼,他还以为他看到真迹了。 于是马上朝里面喊:“小金,开下门。” 林雨桐给开的门,“老师,您来了。” 原主听过邱老的讲座。但邱老肯定不认得这个学生,这会子直接往阳台去,挂的一副快干了,桌上铺着的一副墨迹还是新的,撂笔最多五分钟。 两人围着字看了又看,肯定不是新的,但特别像,神似度极高。 四爷这才过来,把杯子递给邱老,“这就走吧,时间快到了。” 恋恋不舍呀! “都是你写的?” “不全是!”四爷指了指边上的簪花小楷,“那是小林同学写的。” 哟!刚才还没发现,这一手簪花小楷,颇有卫夫人之风。只是比之,更显筋骨。细看,还是有些不同。 邱老这才看林雨桐,“我的学生?” “是!”林雨桐有点不好意思,“今年刚毕业的,大专班的。” “电视台对学历要求不低呀。” “我自考完了汉语言文学。” 哦!那就难怪了。 “不喜欢历史?” “不是!”我的历史知识是不怕考的,“主要是家境不好,家里还有弟弟在念书,先选择工作。书可以慢慢看,慢慢的提升自己也行。” 那个年代的人对这种顾家的人很能理解,都点了点。抬眼一看,书架上的书分两部分,一部分全是法律书籍,一部分全是编剧类文学类包括播音和配音一类的书籍。 因着赶时间,没多耽搁。四爷陪着俩老人走了,林雨桐这才拉上帘子,然后想着,明天得去那种工艺品市场,淘换一个青花瓷小卷缸,放在角落。还得再找个地方买个装裱的东西回来,四爷这字画最好是装裱起来卷成轴放起来,好歹像那么一码事。 果然,家里的客人就多了起来。 邱老不仅带小区里的老同事过来,应该是还喊了别人来看。竟然还有人要出钱买,四爷当然不卖,喜欢我给您写一副,装裱起来给您送过去。 哎呀!写就行了,装裱可不用。这玩意装裱起来可不容易。正儿八经的手艺活! “这有什么难的!”四爷指了指,“都是自己装裱的。” 还会装裱呢? 会呀!有什么想装裱的您喊我呀,我给您装裱了再给您送家去。 现在学这个的可不多了,怎么想着学这个? “家贫,家里哥哥读研,弟弟才大二,这里打工那里打工的,学的手艺多了!” 那应该是挺多的。之前还以为这小林的家寒,找了小金这个家里还可以的,要不然不能刚毕业了就自己买房。闹了半天事家寒的碰上了个家更寒的,这得学多少东西,才能攒下这么些钱来。 这样来来去去的,很快的,自家就融入到小区这个氛围里了。一个带着一个的认识,大家认识了他们,他们也逐渐的认识了更多人。 这就是单位上的老小区和后来的新社区的差别了。 认识这些人四爷的业余生活变忙了,这个叫下棋,那个叫一起去看书画展览。再加上四爷有车,别管啥样的车,出门好歹方便呀。或是去谁家看看谁的藏品,到哪里去看看古董,好家伙,一到周末,拉着老头们就窜了。 林雨桐也不管,难得找到有话说,还能玩到一起的人。真的,叫四爷跟一群小毛孩子在一块该说啥呢?你说你女朋友,他说他前女友,没那个耐性的。 可她怎么也想到,四爷的这种交际,先给她带来了一个机会。 这天配音才出来,正跟组长商量下一周的时间安排。有个配音的有事请假了,这骤然间她的工作量就上来了。对方的意思是协调一下时间。两人就站在过道上说话呢,就听见一边电梯叮咚一响,人就不由自主的要朝那边瞟一眼,结果一瞧,这个人林雨桐还真认识。之前跟着邱老上家里去,看过两人的字画。 “方馆长。”林雨桐赶紧迎过去,“您是要办什么事吗?” 这位方馆长是博物馆的一位副馆长,一瞧是林雨桐,“小林呀!”他想起来了,“你在这里上班!上次说过,你瞧我这脑子。” 方馆长是来找人的,跑错了楼。林雨桐带着过去了一趟,她转脸就把这事给忘了。结果忙了一周之后,才说能歇两天了,结果组长又打电话,“小林呀,你明儿还得来一趟,有事。” 也没说什么事。 结果去了才知道:电视台新上一个栏目,叫《民间收藏》,是个鉴宝类节目。节目需要提前对一些藏品的情况介绍做录音。方馆长是节目组请的嘉宾,人家顺手推荐了她。 第296章 这代人呀(17) 这完全是没有想到的事。 平白拿了人家的好处, 不言语一声不合适。光言语一声,也不合适。 怎么办呢?两人逛古玩市场,想淘换点东西。送人家什么都不合适, 找个合适的藏品, 哪怕价值不大,也是个心意。况且, 干这一行的, 也不完全是以市场价值来衡量藏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