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常氏的担忧
“我想问嫂子要点东西,嫂子会不会生气啊。” 周大花哀求似的说道,就好像受了多少委屈一样。 季盈春的脸色发生了一丢丢的变化,但也没有勃然大怒, 盯着周大花看了一会儿,对她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有季盈春的示意,周大花总算没那么慌张。 可她说话的时候还是没有什么底气。 “我想和嫂子说,能不能给我和二花做两身儿新衣裳,要不就帮我们把身上的旧衣裳了改的合身一点。” “学堂里的姐妹穿的都很体面,唯独我们两个,不像是去学堂,反倒有些逃荒的意思。” 季盈春没有意外,她现在猜到周大花讲要提的应该就是这件事情。 给孩子们换新衣裳确实很有必要,这次做新衣裳,就不割布回家做了。 直接买外面现成的衣服,要不就是买好布料到裁缝铺去做。 虽然花的成本要高一点儿,但总比好长时间也弄不成要强一些。 而且常氏现在天天忙着,家里几个孩子的大事小情,确实腾不出来手再做针线活。 季盈春对她的针线活儿很有数,便是最好的布料,最锋利的针以及最顺滑的丝线。 她也未必能够缝出一件合身的衣裳。 “过两天学堂里休息,我带你们去成衣铺量体裁衣。” “季婆婆最近一段时间,忙着咱家所有人的生活,确实腾不出来手,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一下。” 周大花清楚季婆婆在家里,到底要忙活多少事情。 说实话幸亏她当时没有太过任性,同意季婆婆过来。 如果季婆婆没有过来,那家里现在干这些活的人怕只能是她。 穿着体面,在学堂里面读书写字多好。 在家里围着锅台转,还要伺候这些小崽子。 越想周大花越觉得她属实幸运,看来季氏把生意做大做好,绝对是一件好事。 最起码他们也能跟着省不少的事儿,周大花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神。 等她缓过来神,其他人都已经继续吃吃喝喝。 她也不甘示弱,加入了抢菜的阵营中。 看到所有人都在大快朵颐,季盈春心里有些喜悦。 一个厨师最需要的就是顾客的认同感,别人吃的越开心,厨师才会越高兴。 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孩子们扶着墙壁往外走,基本上所有人都把肚皮吃的滚圆。 就连对身材有要求的周大花,也都没有刻意的少吃。 随着姑娘一点一点的长大,对身材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当然不会放任自己变成一个肥壮的女子。 特别是在结婚之前,若是已经成婚,生孩子的时候肥壮一些,并不会说什么。 又或者说生了孩子以后,要帮着干活儿变得魁梧一些,同样不会有什么问题。 关键还没出嫁,就长得十分魁梧,那不得惹人非议。 回头传出去不好听的名声,再想嫁人可就不太容易。 房间里常氏抓着季盈春的手,看发白的指节就知道她十分的用力。 “盈春,你跟娘好好说,你到底是干了什么,怎么突然就挣了大钱?” “你要是不跟娘说实话,娘心里安稳不下来,晚上都未必能睡着觉。” 季盈春看常氏满脸紧张的模样,立马就明白,常氏肯定会认为她做了什么违法的勾当。 但实际上她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举动,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合情合理。 “娘,不用操这么多的心,你闺女的人品你得放心!” “我能做什么违反朝廷律法的事情?我就是和县城里大户人家谈成了一笔小生意。” 季盈春含糊其词地说,她不能告诉常氏他到底干了什么,常氏太清楚原身曾经的经历。 她没办法解释清楚,她为什么会突如其来学会看账本。 更没办法解释清楚,她为什么能够随意的写字。 最近一段时间常氏看她的时候,眼中总是带着些打量,还有一种陌生感。 季盈春并不是原身,但她并不想让常氏知道原身已经消失。 或许也有可能原身去了现代? 季盈春也不知道情况到底如何,所以她没办法给常氏一个肯定的回答,就只能瞒着常氏。 “和县城的大户人家做生意?那些大户人家个个都生了一副黑心肠,吃人不吐骨头。” “盈春,以后少和这些人打交道,咱踏踏实实挣点儿小钱儿,能够养家糊口就足够了。” 季盈春看常氏满脸的小心翼翼,就没再多说什么。 在古代人眼里,她一介平民百姓和大户人家打交道,确实有些冒险。 特别是她还是女子,危险系数就更好了。 可让季盈春彻底关上店,老老实实的生活,她又不太情愿。 不是每个人都安于现状,她真的不想把日子过的鸡飞狗跳。 所以说现如今每一天的生活,都要有生活的意义。 “娘放心,我以后一定会小心,肯定会注意注意再注意,不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季盈春的话让常氏安心,同时也让常氏有些失望。 盈春不就是在告诉她,就算是有她的劝说,也不会改变主意。 这些丫头现在主意怎么那么正,听她这个当娘的一句劝,又能怎样? “盈春啊,不是娘说你,是现在这个情况,你自己心里得有数。” “连年打仗,哪哪儿都不安生,你和那些大户人家做生意,又是孤身在外的女子,谁知道人家最后会耍什么样的手段。” “万一钱怎么进你嘴里的,再怎么让你吐出去,你也没地方说理” 常氏的话说到底就一个中心点,生意还是不要做的那么大,不要想着去挣大钱。 季盈春知道她要是不把话说明白,常氏肯定不会改变主意。 她和常氏说什么女人当自强,她要做富豪这种话,常氏肯定不会放到心上,甚至还会觉得她异想天开。 “娘,我跟您说实话,生意我是必须要做,我没有退路可言。” “至于原因,二郎和四郎要上学,周寒川留下来的钱并不是特别多。” “您不知道供养一个书生,每年要花多少钱,这么说如果我不出去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