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在线阅读 - 第340页

第340页

    他们的官职不如内阁官员高,也没有各部院官员们那么风光,可是他们的权力,却在帝王的纵容下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朝廷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机构。假以时日,若南书房能够代替内阁职能,则话语权柄都将笼络入帝王之手。

    胤礽眼馋南书房的白菜们很久了,可惜,这一片可口的菜园子他动不得,只能眼巴巴等着看中的能人升官到各部。

    戴梓在康熙面前还算曾给胤礽上过“音乐课”,学问很不错,这宫廷之中的所有音乐他都懂。

    听闻胤礽来意,戴梓特意带他走了一趟宫中的乐部,带领他参观宫中的乐器,又叫人现场弹奏些许演示一二,乐器的种类,如何制作,发声原理,音乐节律,在戴梓的解释下一切都揉细清晰地塞进了胤礽的脑袋里。

    在胤礽的印象里,戴梓是一个懂音乐,懂乐器,还会做乐器的人才,他的手还挺巧。与寻常工匠最大的不同在于,戴梓是个有学识的文人,学习过数术,还会一些机械呢!

    胤礽想:小美,孤觉得戴梓有成为手工艺术大家的潜能!

    待商谈完乐理以后,胤礽又与戴梓谈论起了机械,说着说着,话题就扯到了做手表。

    胤礽蠢蠢欲动起来,向戴梓提出了几个疑问:“如果将细小的针沾了麻药藏在手表中,然后像弩一样标准发出,这样可行吗?”

    他比划了一个柯南对毛利大叔用麻醉针的动作。

    除此以外,他还想要柯南同款滑板、柯南的自动充气足球,柯南的力量增强鞋子。

    戴梓摇了摇头:“殿下所说皆是空论,无实际物品,臣想想不出其中深意。且麻醉针此物,是凶器,在宫中恐怕是不能用的。”

    他唯一能够为胤礽做的,也唯有滑板了。

    经过戴梓提醒,胤礽这才悻悻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春天来了,又到了小毛驴们努力耕耘的好时候。

    会试开始以后,今年参与新开恩科的考生们感受到了第一届数术恩科的“关怀”。

    二十题选择题,甲乙丙丁四选一,不会没关系,总能蒙对一两题,再不行就都选丙,丙是答案的几率好像更好一些?

    十题填空题,每一题都搞一搞脑子,不会没关系,反正所占分比不高。

    科举的目地是为朝廷选拔人才,并不是要难倒人。

    出卷官深谙不为难人,又能测试出考生成绩的方法,十道简答题,其中三题出自人们耳熟能详的《算术九章》,唯有最后一题,出自朱之弼贡献出来的《高考数学》,题干简洁而简单,边上画了一幅画,三角、方形与圆心互相交融,其中重合之地被涂成了黑色,提问:阴影部分面积几何?

    这最后一题,今年考生“全军覆没”!

    从会试到国子监开学祭祀,事情一件一件完成,让胤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仪制清吏司待得差不多了,新的加班制度上了正轨,而鄂哈回京任职礼部右侍郎,胤礽高兴地将手中的权力连着一大摊子做了一半的事务丢给了鄂哈。

    鄂哈有苦难言,而沙澄,听闻胤礽提出去其他司做事,给胤礽安排转去了“精膳清吏司”。

    所谓精膳清吏司,根据明史记载,“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也就是所谓的衣食住行和牲畜,都归这个司管。

    内务府负责皇宫中的衣食住行与牲畜管理,而礼部的精膳清吏司则负责文武官员与全大清百姓的。

    胤礽之前搞出来的“人工孵蛋”,最后就是归这个司来管。

    时人讲究圣人之学,文臣之间的地位也有分上下。

    在礼部,精膳清吏司是礼部所有司里面最微妙,名声最低,却又权力最大的一个司。

    待在这里,一切都与金钱的铜臭味有关,庶务之杂乱,文人们不乐意去管这些。

    一连几天,胤礽都闷在精膳清吏司里蒙头抄写东西,捣鼓他的小动作。

    却说朱之弼对《高考数学》一书中的“几何体”推崇至极,认为其于国之农事有大益处,不仅自己钻研这些,还推荐给友人陈廷敬与王日藻。

    陈廷敬是今年的会试副考官,他叹息着对朱之弼道:“你是不知,会试时多少人对着最后一题束手无策,我大致看下来,满场之中会动笔在最后一题答题的人实在不多。”

    朱之弼道:“其实并不难,我刚开始解题时用了两天,可若是按照太子殿下给出的答案,则不超一炷香时间即可求得答案。”

    四本数学书让朱之弼充分认识到了以汉文计算的繁琐之处,为了看懂那四本书,他将小学数学最基础的页“阿拉伯数字”给看了个遍,将曾经见过、听说过,却没有重视起来的“阿拉伯数字”给背熟在心。

    尝试着用它们去解题,去数学,熟能生巧,渐渐的他也就能够用熟了。

    体会到了这种计算方式的便利,朱之弼忙上奏康熙,请示帝王:臣以为,此数字书写方式记录简便,清晰易懂,推广此记录方式,有利于账本核算,查漏补缺,于国事公务改善有益!

    朱之弼特别喜欢阿拉伯数字,当他用它们来计算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脑子就像是成了活算盘,清晰明了,通顺流畅。

    胤礽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已经成了习惯,他还喜欢在自己的笔记上写一些英文符号。

    虽然平日里上奏、写文章的时候,胤礽都是正正经经地将汉文誉抄上去,私底下教弟弟的时候则没有那么多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