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
江宛虽打定主意不再嫁,此时却只是温顺地点头:“是,我一定再嫁一个,嫁个我喜欢的,就像父亲和母亲那样过。” “祖父……”过了一会儿,江宛小心翼翼问,“你叫我来,真是因为想我,不是因为生了病吗?” “你这孩子,怎么说得像我单单只惦记你似的,我的圆哥儿呢?”江老爷子抬头,“你没带他来?” 江宛笑了一声:“带来了,眼下和安哥儿正一道呢,他们男孩子的事情我也不大懂。” 江老爷子打手一回:“走,看看他们去。” 江辞正带着圆哥儿在书房里做功课,圆哥儿捏着笔写字,江辞看得眉头紧皱。 江宛到的时候,圆哥儿刚刚写完。 老爷子一见他便要抱他,后来干脆将他抱走了,祖孙两个不知道有什么悄悄话可说。 江辞留下收拾桌上的笔墨。 江宛思及江老爷子的催婚热情,再想到江老爷子给她安排的成亲人选,便状似无意地问: “姐姐看你对沈平侯很是推崇,所以想问问,他到底哪里好?” 江辞正低头在荷叶笔洗里涮笔,听罢此问,一时正色道:“姐姐可读过他的《古原赋》?” 江宛茫然道:“不曾读过。” “姐姐该去读一读的……”江辞惋惜地微微摇头,“能写出那样字句的文人,又怎么会不好?” 虽然他的这句话在逻辑上很不成立,但是江宛并没有与他争辩,转而问:“我还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家里又是做什么的。” “祖父不曾告诉姐姐吗?”江辞问。 他今年不过十一岁,疑惑地睁圆了眼睛看过来时,满满的稚气。 江宛的心就软了一些,道:“不曾,安哥儿告诉姐姐吧。” “平侯兄本是苏州人氏,姐姐知道公孙氏吗?” “公孙太后的公孙吗?”江宛问。 公孙太后也是个奇女子,入宫三年便成了四妃之一,生下如今的承平帝后,因后宫倾轧。 又被打入冷宫三年,传说是凭一曲笛子引去了先帝,得了一夜恩宠,最后凭借肚子里的孩子复位。 而这个生在冷宫孩子便是如今的昭王余蘅。 第四十一章 身世 江辞说起公孙氏与沈氏的关系:“当今太后便是苏州公孙氏出身,他们在苏州根底极深,而沈望所在的沈家也不遑多让,沈家有女嫁入公孙家,成为了公孙太后的大嫂,就是现任族长的夫人沈氏,也是平侯兄的姑姑。 不过这个沈氏六七年前就过世了,平侯兄就是因为替沈氏服丧,才没有参加那年的春闱。” “慢着,沈望和沈氏虽然是亲戚,可他为何要替嫁入别家的姑姑服丧?” 江辞示意她稍安勿躁:“这就说来话长了,恒丰八年,沈家被卷进益国公谋逆案中,先帝震怒,将沈氏全族流放,结果恒丰九年,先帝又为沈家平反,不过那个时候,沈家嫡枝就只剩下了七岁的平侯兄一人。” 江宛听得入神:“然后呢?” “平侯兄在极北之地待了一年后,才因父辈平反,被抱进京城中,沈氏正好在汴京陪伴当时还是贤妃的公孙太后。 沈氏提出要收养平侯兄,把他教养成人,所以他就跟着沈氏回到苏州公孙家中,等沈氏过世后,平侯兄才来到汴京。”江辞道。 江宛有些不解:“恒丰帝冤枉了他们一族,怎么没给些补偿吗?” “听说是在大殿上欲封平侯兄一个正四品承宣使,是个武将虚衔,不过平侯兄拒绝了,他说家中亲长都科举入朝,他也要凭学问挣来封赏,还说,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陛下无错,错的是蒙蔽陛下的小人。” 江辞有些唏嘘,“可先帝执意要封他,平侯兄便说等他考上了进士,才要这个封赏。那年,他才七岁。” “好厉害的孩子,好深的心计。”江宛不由感叹道。 江辞不同意:“我倒觉得沈望哥哥所言都是出自真心。” 江宛道:“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做到如此,不管是不是出自真心,都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江辞与有荣焉地点了点头。 江宛又问:“那祖父为什么对他那么好。” “因为祖父与平侯兄的祖父原是故交,应该是受了托付吧,他进京那一年,就是姐姐出嫁那一年,他来了咱们家里,还喝过姐姐的喜酒呢……” 说到这里,江辞觉得刚才那话说得不大好,“嗯……总之,祖父与平侯兄也算是脾气相投,而且还有师生之谊。” “原来如此。”江宛摸了摸他的头。 她心里却在想,沈望会不会与原来的江宛曾经见过,甚至两情相悦,所以才想娶她。 “先帝和陛下对平侯兄也是十分赏识的,陛下刚登位时,常常召见他,还让他陪着大皇子读书,只是他年纪有些大,出入宫禁不方便,才作罢了,赐了座宅子给他。” 江宛有些咋舌,这么说来,前后两任皇帝对沈望都是很不错的。 只是陪大皇子念书这一条,若她没记错,陛下的大皇子早两年便死了,死因十分隐秘,她曾因好奇打听过,却没有人清楚内情,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言。 沈望如今好端端活着,大皇子之死应该与他无关。 再想到如今的二皇子也不过八岁。承平帝什么都好,就是子嗣上也有些艰难,不过近两年倒是生得很多,去年便得了五皇子还有六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