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
书迷正在阅读:【西幻】她总是高高在上 NP、暗踐 (2女3男 劇情流)、天落鸟(1v3)、小冤家(1v1)、下一个冬天[1v1 H]、必杀技(糙汉H)、黑莲真千金她儿子穿来了、我在汴京卖花、重生八零福运娇妻、重生之完美赘婿
宋玉絮‘哦’了一声,只是想到了什么,又有点难受。 看出了她的不对劲,宁昭问:“怎么了?” “没什么,我只是在想,幸好你有异能,要不然摊上这么两家子亲戚,往后我们的日子还不知道该怎么过呢。”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万一宁家人和宋家人豁出去了想要拉她们俩下水,她们的日子过的肯定也没有现在好。 可这世间还多的是这种事情,偏心的父母,不孝的孩子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亦或者是将来都是有的。远的不说,就说现在,就说先锋大队都还有很多偏心的家庭。 长子长孙还有男娃在这个时候存在的意义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要是谁家只有女儿没有儿子,还会被人背后戳脊梁骨说是绝户头。 这么一想,其实后世也还好,哪怕有偏心,但是女孩子的天地比现在广大的多,可不会受那么多苛待。 宁昭笑了笑,他知道宋玉絮在想什么,他握紧了宋玉絮的手,说:“以后我们有孩子了,不管是男孩女孩,我都一视同仁,绝不偏心。” 宋玉絮:“……。” 宋玉絮涨红了一张脸,使劲挣开他的手:“说这个干什么,赶紧去做饭,我都饿了。” 看着宋玉絮飞快跑开的背影,宁昭忍不住扬了扬嘴角,他追了上去,帮着宋玉絮一起烧火洗菜。 有的时候爱情大概就是这样的,不仅仅是轰轰烈烈,还有柴米油盐。 宋玉絮和宁昭自那天之后就没有再管宁家的事儿,但是因为有二大娘在,所以宁家的消息也一个接一个的往她俩耳里传。两人明明白天要上班不在队里,但是却仿佛亲身经历了全程。 二大娘这个人,在农村做个普通妇女真的是屈才了,她就应该和刘永军一起去开个侦探事务所。要是专门接一些探听业务,一定能发大财。 也是通过二大娘,宋玉絮才知道原来宁家也开始闹分家了。主要是宁青青做的事太丢人,他们也怕有人举报宁青青乱搞男女关系带累了他们。而且宁青青和牛家定亲之后宁家也收了牛家不少东西,像是四时节礼更是没断过。牛家条件好,宁青青之前表现的也不差,他们都满意宁青青这个儿媳妇,所以哪怕还没结婚,牛家就已经给宁青青做了两身衣服了。 在这种别人三年都难得做一身新衣服时候,宁青青和牛建设订婚不过一年就做了两身,说出去谁不说牛家大气疼媳妇儿。 除了给宁青青的衣服之外,过年过节送的鱼肉蛋,点心糖果也不少,还有宁家提前收了牛家六十六块钱聘礼。 这年头娶媳妇儿给做一身衣服,十几二十块钱就算不错的了,牛家这是真的大气。不过现在牛家知道了宁青青的德行,自然不愿意做这个冤大头,不仅聘礼要宁家退回去,以前送的东西也要还给他们家。 关于这一点,谁都不能说牛家做的不地道,毕竟做错事的也不是他们家。而且东西是给他们家未来儿媳妇的,现在宁青青都不是牛家的未来的儿媳妇了,当然也不能用他们牛家的东西。 可宁家不愿意退还聘礼,更不愿意把之前吃了用了的东西折现还给牛家人。东西都进了他们家了,哪里还有吐出去的道理。 牛家也不怕他们耍赖,反正宁青青这事儿还不清白,他们说不还就去告,到时候宁家一起蹲大牢。宁家逼的没办法拼拼凑凑把所有东西都凑齐了还给牛家,牛家才作罢。也就是因为这样,宁家其他几房才要分家,他们也不愿意跟宁老大他们扯上关系了。当初聘礼的钱宁老大两口子说这是自己闺女的聘礼,一分都没让他们沾上边,现在要还钱了还得他们跟着掏钱一起还,他们憋着一肚子火呢。 再不想跟这种恶心人的玩意儿凑在一起了,晦气。 这些事儿不管是宁昭还是宋玉絮都是听过就过了,不在乎也不搭理,他们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宁昭要出差去跑车啦! 作者有话说: 宁家现在下线了,后续他们和宋家可能还会出现,不过也就是简单的提一下了。 ps: 昨天我看了几集名侦探柯南,然后就跟我大妹妹说,我感觉R国人好有钱啊,他们杀|人绑架那些案子,基本都是为了钱为了遗产,就连分手出轨杀人的都是赡养费。 我大妹妹跟我说:还有一集是一个老头子杀人的,他不是为了钱,他把那个人挂在富士山中间了,真变态。 我想了想,想起是哪集了,我就跟我大妹妹说:那个老头子是个画家,那个人建的房子从中间把富士山劈开了,所以他觉得自己的追求被人破坏了,才杀人。 我又说:不过那个老头子很有才啊,剧里他是个大师。别人想要有这种本事一般人还没有呢。 我大妹妹说:所以他是变态,我不变态。 我:“……” 就好像哪里不对。 第四十八章 (捉虫) 这是宁昭头一次出差去跑车, 虽然只是去市里,但是不管是宋玉絮还是宁昭对此都是很期待的。出发前一天的晚上,宋玉絮和宁昭两个人还凑在一起商量这一次让宁昭带什么东西出去。 宁昭拿了纸笔列单子, 宋玉絮就在优选系统里面找东西。 “我觉得主要是粮食和肉还有鸡蛋,这些到处都缺, 有条件的都想要。”宋玉絮打开优选系统,找到粮油调味页面:“今天香米十斤装的二十块钱,其它的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黄豆五块一斤, 面粉一斤两块五, 油的话五升六十, 你看我们得囤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