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她从山上来[探案]在线阅读 - 第261页

第261页

    这一下真似隔靴搔痒,挠挠的西凉士兵手痒心也痒。

    让本来生了退意的西凉大军又心痒难耐的留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日,燕城不知哪根筋搭的不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这样拖延了几日,直到十日后,在一个十分晴朗的天气里,鸣沙郡西城门大开,一辆骨碌碌的马车从城门口驶了出来。

    西凉人先是哈哈大笑,还以为是燕城惧了他们,派人来求和了,却在马车被燕城从内而外劈开了的时候,才惊恐发现,那马车里的竟是一枚硕大的火炮。

    西凉人也曾听闻太秦有一样火器,十分的厉害,却也知晓这火器只在京城才有。

    哪里会想到燕城手中竟也有这般厉害的火器?

    直到此时,西凉人才惊恐的发现,他们被燕城耍了,燕城这些日子恐是在等援军,为的便是援军带来的这一巨大的火器。

    然而他们至死也不会想到,这带来火器的援军却本该是他们盟友的人。

    因如焰公主只在西凉大军未抵达鸣沙郡时开过一次长/枪炮,所以西凉人压根没朝火器这方面想,也或许是如焰公主有意隐瞒,总之,在西凉人见到这长/枪炮后除了讶异还有惊恐。

    这几日燕城有意出门应战,为的不过是将西凉前锋军引到长/枪炮的射程之内。

    所谓擒贼先擒王,西凉前锋军才是此次西凉大军主力,若是能一举将西凉前锋歼灭,西凉大军的军心也会动摇。

    因在南城门长/枪炮发射过一次,所以士兵们很快便摆好了与西凉前锋军最佳的距离。

    纵使西凉大军知道长/枪炮的厉害,但因大军绵延数里,所谓尾大难掉,他们便是想退,一时也是极难的。

    随着燕城的一声令下,只听“轰隆”巨响,沙尘翻天的同时,西凉大军内被轰出一处巨大的深坑,断肢乱飞中,惊惧的惨叫声直传至九霄。

    “轰隆……轰隆……”

    如雷骤鸣,鸣沙郡外,一副地狱般的惨象。

    与此同时,鸣沙城内三危山,在一处小茶馆里,失踪了好几日的金佛被人发现了踪迹,在被送往都督府后,宋真清着人第一时间送到了千华寺,只待时机合适,让佛光重沐人间。

    ……

    虽借着长/枪炮的威力,燕城击退了西凉大军,伤亡并不太大,但鸣沙郡先是内乱后被两面夹攻,说来都是燕城治军不利,御下不严之故。

    鸣沙郡之所以能守得住,皆因侥幸。

    消息被送往京城后,皇上仍是大怒,特下旨斥责燕城,并下令燕城功过相抵,终生驻守鸣沙郡。

    而副都督格鲁与西凉、瓦山贼匪里应外合,犯通敌叛国之罪,不但抄家斩首,且勾连三族。

    宋真清并不同情他,若不是他与西凉勾结,西凉根本不会相信如焰公主,那昴谳王,能权倾西凉,岂会只信一个藏头露尾的妇人之言?

    宋真清也相信,昴谳王根本不知道如焰公主的存在,或者可以这么说,昴谳王所知的那个如焰公主早就死了。

    因为如焰公主为达目的,绝不会以真名与人来往。

    西凉军中的传言,不过是宋真清结合了梅将军提供的讯息真假掺和在一起让人故意传的罢了。

    而那余则俊,也只是梅将军受如焰公主之命从西凉昴谳王府偷出来的孩子。

    至于昴谳王是不是如焰公主的儿子,余则俊又是不是如焰公主的孙子,这事还真得考据一番。

    但谁又会认真的去考据呢?

    只要大部分人认为是便是了。

    此番西凉损失惨重,昴谳王便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这就是野心膨胀攻打别国要付出的代价。

    而燕城妻女十二年前之所以被劫杀,也是如焰公主所为。

    当初的目的便是为了绑架燕榕,将燕榕养大后,好对付燕城。

    却不曾料到燕榕自幼便学会了骑马,在燕夫人的舍命相护下,驾马逃进了深山,阴差阳错的得了朱夫人所救。

    燕城寻亲生女儿的消息,也是格鲁透给了如焰公主,是如焰公主让朱小棉假冒燕榕,但她却万万没想到,朱小棉竟是真的燕榕,她的这步暗棋从一开始便是错的,所以一步错,后面步步皆是错。

    但宋真清还是极为佩服如焰公主的处心积虑与深沉心机。

    由此她也不得不怀疑,十二年前,韦无冕与周少宸在京城遭遇的劫匪也与如焰公主脱不开关系。

    如此一想,更觉如焰公主图谋甚大,只不过,韦无冕与周少宸运气好,当时便被威武镖局救了。

    若是当真被如焰公主掳去,如今还不知会是什么样子。

    想想便觉得后怕。

    京城的消息来的很快,在正月将尽之时,鸣沙郡就已尘埃落定。

    燕城虽被皇上申饬,但终与朱小棉父女相认,也算是一件极为欣慰之事,同时,权蕴也在两月后醒了来,并得了皇上的赏赐,便是连权家家主也来信褒奖了一番。

    威武镖局更是得了皇上嘉奖,天下第一镖局之名由此而生。

    但韩朔却并不肯再回江南,他在伤好后执意留在了鸣沙郡军中,要誓死守卫鸣沙郡,守卫他与师兄弟洒了热血好不容易保下来的鸣沙郡。

    而韦无冕与宋真清几人本就在燕城上折子去京城时,便恳请燕城略去了他们的姓名,他们不求功名亦不愿为利禄所累,所以几人姓名并不被朝廷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