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林黛玉点点头,表示明白,同时心里对这位同时被父母夸赞的桑郡主提起了好奇心,究竟是怎样的人,让父母如此夸赞? 听说她凭借一己之力,为父亲翻案,为父兄报仇,真的很厉害呢。 林如海不知道林黛玉的心思已经飘了,继续道,那些规矩礼仪,你了解之后,才能运用它们,让自己过得更好。所以李嬷嬷在的时候,你记下就是了,不必反驳。不过你也无须完全按照那些规矩生活,为父还是能护你随心长大的。至于刘嬷嬷,以后会一直跟着你,你把她当奶嬷嬷一般看待就是了。刘嬷嬷无儿无女,无依无靠,以后只能靠你生活,她会忠心于你,她的建议你可以多听听。另外,她会教导你管家理事的本事,我知道玉儿一贯不喜欢这些,为父也不强求你打理这些俗事,但你得做到心里有数,免得被下人蒙蔽了。 林黛玉认真地点头,表示这些他都记下了。 父女俩絮絮叨叨说了很久,林如海见天色晚了,这才让女儿回去休息。 第二天他们顾不得说更多,收拾好匆匆忙忙回了姑苏,给贾敏选墓地,下葬,然后祭拜祖先等一系列的事忙完,林如海又要马不停蹄地回扬州了。 能请到假送妻子回老家安葬,已经是皇恩浩荡了,他不能再耽搁了。 而林黛玉就此和父亲分开,直接从姑苏出发,前往京城。 此次入京,并没有贾雨村的跟随,因为除夕那晚的事,朝中空出了很多位置,关键地方自然有事先看好的官员安排上去,但他们原先的位置也需要补上空缺。 因此新帝登基没多久,就下了恩旨,征调上位做官的进士与同进士,以及以往被罢免,罪责较轻的官员重新上任。 贾雨村是因为刚当上官时恃才傲物,不同流合污,被诬陷而罢免的,这时候的他,算得上是清官,查清楚后也就有了机会。 因此在得到消息后,他当即辞别了林如海,去了京城候缺,现在估计已经上任了。 林黛玉这边,是和林家族人桑家族人一起进京了,新帝登基势必要开恩科,今年又这么特殊,哪哪都需要人,因此这一刻需要的进士尤其多,最少也在三百以上。 考中后基本都会安排官位,而不是等候空缺,再加上是新帝登基的第一场,是新帝培养心腹的大好时机。 因此,今年的科举绝对不能错过,林家有三位举人进京赶考,桑家也有四位,有了桑平夫妻的居中联络,正好一起包船进京。 有他们在,林如海也放心很多,这才先回了扬州。 这么一来一回间,等桑语确定林黛玉进京后,已经是两个多月后的事了。 此时的京城春衫越发简薄,很快就能换成轻薄的夏装,桑语回了郡主府,先检查了一下两小子的功课,然后见了已经回来的桑平夫妻。 桑平家的说了一路上的见闻,最后说到一行人入京的安排,到了通州码头后,荣国府就派了轿子来接,林姑娘跟着离开了。林家族人也回了他们在京城的住宅,桑家族人那边,说是要去度老爷置办的宅子,我拦了,说郡主您留他们在郡主府住下,他们不肯打扰,只说安顿好再来拜见您。 这次桑家来赶考的族人,都是辈分比较小的,要么是桑语的同辈,要么就是她下一辈。 介于她现在已经是郡主了,即便是同辈的族兄,也只能是他们过来拜访她。 桑语点点头,吩咐桑平道,你再辛苦一下,赵管家准备了各色物品和吃食,你带着人给族兄他们送去,顺便看看那边环境怎么样,仔细留意一下,要是缺什么回来告诉管家,让他帮着置办。 桑平和他们一道回来的,路上想必已经混熟了,他过去桑家族人也不会过于拘谨。 桑平立刻点头答应下来,是,奴才马上就去。 桑语又拿出一封请帖,递给桑平家的,平嫂子,您明白帮我送到贾府去,就说我知道林姑娘来了京城,我甚是想念家乡,请她过来做客。我们本就是世交,贾老太君不必太担心,留林姑娘下来多住几日。 好的,奴婢明日一早就去。桑平家的明白郡主的意思,今日林黛玉刚到贾家,人家要招待远客,自然不好打扰,明日去是为了给主人家方便,也是显示重视的意思。 两人领了差事就下去了,桑语又吩咐张嬷嬷安排打扫三个院子。 一个在内院靠近桑语的正院,是留给林黛玉过来住的,另外两个在外院,诚哥儿和谚哥儿院子的旁边,给四个进京赶考的族人住。 他们不肯过来是一回事,自己这边准备着又是另外一回事,万一遇到什么意外呢。 说意外,意外还真就来了。 桑平去了没一会儿就回来了,过来给桑语回禀那边的情况,乱糟糟的,统共不大一两进的小院,住了十来个人,再加上下人,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奴才带过去的东西都没处放,只能暂时摆在院子里。 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桑语一愣,桑家不是只来了四个族人吗? 奴才问过了,原是族人在回府的路上碰到了同窗学子梁举人,知道他家贫,又意外被偷了银子,只能暂借在城外的破庙里。谭少爷心善,就做主请他来家居住,随后他们拐了个弯,去了城外破庙帮着梁举人收拾东西,发现那里除了梁举人以外,还有好几个贫困学子。少爷们想着,本是同科,能帮一个是一个,于是就邀请了他们一起。再加上原本桑家的亲朋,人就更多了。桑平回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