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科举制度
楚剑眼睛一亮,然后说道。 “推行科举制度!" “科举?这是?" 曹操不解地问道,这个词他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是我想出的一种新型的选拔方式。之前的选拔方式,太过草率,都是世家子弟继位当官,这有何意义?就好比,老子是官,家里的儿子都是官,那种寒窗苦读的人,就算再努力,也没有机会做官?而我现在研究出的科举制度,一视同仁,不管你家里有何背景,或者干脆是没有背景,只要考试得到名次,皆可为官。这次我准备出套考题,让社会上想考取功名的人都参加,专门检测他们的知识水平、行政能力以及军略。如果有哪方面特别出色的人才,可以破格录取,任用他们为官。" 曹操微微一愣,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楚剑的这个计划,看起来是打算以寒门子弟来顶替世家子弟的位置! 毕竟寒门子弟其天分本来也不比世家的那些人差。如果稍加栽培,日后必定可成为人才。 “此外,我觉得现行的选拔官员制度也要改革一番,这次我特意安排那些准备考试的书生们与当地的流民同吃同住,一方面,让他们去体会流民的疾苦,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日后方便进行统一的调度与管理。” 曹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真是吃了一惊。 楚剑见对方不说话,继续道。 “流民与书生同住,饮食起居与百姓同步,让他们抹杀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也能让他们更明白一个道理:百姓乃天下之本。还有身处在流民之中,更方便书生们完成自己的职责,对这些人的开荒做一个完整的记录。” “而事实上,书生们对这些开荒流民的成果也是了然于心,呈上来的数据都是最真实最准确的。" 说到这里,楚剑略有深意地看了孟德一眼,仿佛是在暗示什么。 曹操也是聪明人,一琢磨,立马就明白其中的意思。 果然是我的宝贝儿子,这特么是暗指自己手下很有可能报上来的数据弄虚作假,自己私自克扣、中饱私囊啊! 曹操想到这里,才开始真正地思考,那些人有无可能欺瞒自己。 然后他发现这种可能性极大! 说实话,楚剑确实在短短数月间,就将许昌郊外的荒野焦土,转变成了现在几千户百姓耕种农田的景象。 而反观自己的徐州和洛阳等大片的田地,依然空旷着,无人愿意去耕种。按道理来说粮食税收越来越少,农民们种田的积极性应该越来越高,但是很奇怪,自己麾下的农民们就是不乐意种田! 这如何能让他不感到奇怪? 虽然这与自己常年征战也有关系,但是再怎么,也不至于差距这么大吧! 按照道理来说,农民不乐意种田,更不可能去开荒。 而楚剑实行在许昌郊外实行的屯田制,看来确实可行。 每一年,他治理的土地总是哀民遍野,长久以来,曹操一直心怀愧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才导致的民不聊生,百姓疾苦。所以也想尽快结束这乱世。 但是经过儿子已提醒,他却发现问题不都是出在自己身上。 难不成自己的百姓都是一群懒货,即使要饿死了也不肯下地种田的吗? 莫说是曹操,就是随便一个正常人也是不信的。 如此说来,那答案基本上就只能有一个了! 那就是自己手下的这帮人,那群官僚们,一直在欺骗自己。 这些农民们所种出来的粮食,不是先进国库,而是被这些人层层瓜分了大部分! 曹操特么越想越有可能,越想越觉得生气。 那么多年下来,自己都被蒙在鼓里。自己治理的城市所产的粮食,被这些官僚到底吞了多少?很多百姓还饱受饥饿之苦,而那帮人却是不知收敛,把粮食不声不响地吞了! 感觉到楚剑暗示的事情很有可能是真的,曹操的脸色变得越发难看。 想着每天对自己恭恭敬敬的官员们,曹操真想给扇他们几个耳光。 尼玛,真他妈不是东西,表面一套,背地里给老子捅刀子!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这一招,他是在清楚不过了! 东汉不就是被他搞成这样的吗? 想当初,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袁绍,一步步打到现在的天下。 其实除了江东的孙策和荆州的刘备刘表,汉朝的天下,基本已经成为了曹操的领土,虽然他还没有称帝,但是已经是最大的诸侯。 曹操暗骂一声,这些官僚们所干之事,就是自己曾经对大汉所做的事情?只是目标改变了,这些贵族的王八蛋开始吸自己的血了。 楚剑看着老子的表情,心中暗暗发笑。 他知道曹操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明白自己所指出来的那不完善的屯田制所导致的所有问题。 《三国志》记载,历史上,曹操实行的屯田制其实问题并不大,也算比较合理完善,但最后却是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因为税收太高。就好像那个七旬老人口中所说的那样,先要交给国家四成,然后又要交给地方两成,已经六成出去了,那还种个屁啊? 而另一方面,就是一直存在的贵族侵占土地的问题。 曹操自然也是清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对上面的欺瞒,利用自己手中职权,隐晦地将这些土地给侵占,据为己有,成为自家的固定资产,这种手段他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 如果不是曹操的心智较为成熟的话,估计现在已经发火震怒了。 但即使自己将情绪控制地再好,他还是感觉自己的胸口非常的闷?想着这群贵族官僚,真是觉得越来越可恨,恨不得直接将他们推出去斩首。 楚剑自然是清楚曹操现在的心情,估计此时心情比他更差的,也就是拘禁在许昌的汉献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