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根基的腐烂
只是眼下形势比人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你不服软?行,你敢赌那堆证据里,没有你的把柄? 幸亏皇帝再厉害都好,也还是要指派官员去管理的。不管怎么说,都还算是文官的地盘。正所谓自己人好说话,满朝的贪官们想通了这个关节,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雨过天晴,总算是过了这一关。 虽然折了一个蔡承旨,但保住了大多数重要的官职,对于文官来说这就足够了。其他的都是身外物,官职在身,那就什么都有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反正宋朝就是一个官本位很重的朝代,毕竟数千年的影响不是盖的。 大朝会进行到这,其实已经完成了使命,接下来就是一些关乎西夏、辽国等等的事情,还有赵煦再顺道提了提兴建城池的事。不出意外的,建城一事也算是定下来了。只是苦了户部,不知道要怎么削减开支才能兴建这么一个城池了。 赵煦嘴角扬起一个弧度:“好了,那些贪官污吏,该把吃进去的全都吐出来了!” 于此同时,赵煦捏紧了手中那张纸片。 没有人发现赵煦的小动作,因为这张纸片是在状词那里夹带着的,也是张正书给赵煦的一点建议。 至于内容,就是上面那些了。 不外乎是张正书给了赵煦一点建议,从哪里获得建城的钱银罢了。 说实话,朝廷真的是有资本都不知道怎么用。皇城司白白握着那么多的证据了,要是给张正书,早就威逼利诱那些贪官,把钱银全都吐出来。然后,一个个踢出汴梁城,贬官流放的那种。 这些贪官,还会不会再次贪污受贿?张正书觉得他们绝对不会了。 注意,是不会,而不是不敢。 想想看,如果赵煦够狠,把他们的俸禄也好,贪来的钱银也罢,全都搜刮干净,这些贪官哪里还会继续贪污受贿?继续贪污受贿,不就是等于把自己的俸禄都赔进去吗?说实话,宋朝的高官俸禄并不低,甚至可以说太高了。只要有官阶,也就是寄禄官身在,就不愁会饿死。额,当然了,前提是你别犯事,没有在党争中失败被流放。 当然了,宋朝的小官俸禄并不高,所以他们更加不敢贪污了。要是贪污的话,说不定真的会被饿死的。 赵煦仔细琢磨着,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 你认罪?行,把家财全都掏出来,皇帝赦免你无罪;你要是不认罪?可以,证据放出去,叫你身败名裂不单止,朝廷还会给你来一个贬官流放套餐。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不管怎么说都好,贪官都不傻,贪污行不通了,那就只能乖乖做官了。 说实话,赵煦是不相信这些官员会乖乖不贪污的,但张正书用一句话说服了他。 “准许官员亲属经商。” 就是这么一句话,等于解决了赵煦的所有问题。 官员经商,危害大不大?当然大,要不然宋太祖会命令禁止官员经商了。宋太祖赵匡胤深知,官吏如若经商,势必难以勤政,而且会助长恶劣之风,导致政治腐败。于是,宋太祖指令刑部制定了严禁官员经商的法律,诏令各地官吏不许经商贸易,“违者论如律”,并采取严厉措施对那些垄断贸易、与民争利、非法经商的官吏,严刑峻法加以惩办,以“塞浊乱之源”。 但是,人性本贪,区区一道禁令,怎么可能禁得住那些利令智昏的官员? 看看蔡京,看看那些朝廷高官就知道了。家族里面,哪个不经商的? 嗯,没有经商的,肯定是寒门子弟出身,没有来得及经营家族,也没有余财经商。当然了,寒门子弟出身的官员要是贪污,那也就另说了。别以为这很少见,事实上在宋朝层出不穷。 禁止不住,那就利用起来,当做皇帝默许,这个条件还算不错的。 反正赵煦打算扶持朝廷的产业了,比如蜂窝煤作坊,还有张正书支招的冶炼作坊,甚至还可以修建一条平坦的水泥“官道”,拦路收钱……只要皇帝插手,以国家的资本,那些官员能拼得过国家吗? 再说了,看张正书的语气,银行似乎是扼制官员经商获利的最好途径。官员经商,不外乎以权谋私。比如提前知道什么东西能赚钱,哪里缺少什么。黄河水患,他们经营囤积粮食;盐价升高,他们屯盐;茶价高涨,他们卖茶…… 信息和提前知道政策,是官员们经商最大的利器。 但是,有了“新闻署”,赵煦根本不怕这个。报纸的消息一刊登,再好的赚钱路子,都会被民间商贾占据了。官员所倚仗的“以权谋私”,“强买强卖”,在报纸面前都行不通了。这样的话,官员经商还有什么可怕的? 好吧,也不能排除官员的亲属中有商业天才。可这样的商业天才,张正书也有法子,把他“招安”了,封一个官身纳入户部,呵呵,他还能分神去经商?要知道,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商业越来越繁荣,商场就更加波诡云谲,更加瞬息万变。而户部的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大。这些个商业天才,能把户部的事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有精力去给亲属支招?!反正张正书是不相信的。 反正只要有银行在手,张正书就能让赵煦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官员的亲属,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其实,在任何朝代,官商勾结都是存在的。想要杜绝太难太难了,用一个默许的潜规则去换取大量的贪官钱银,张正书觉得这绝对是大赚特赚。 事实上,也算是证明了张正书的“先见之明”。 第二天,当那些皇城司的亲事官拿着证据上门,那些贪官傻眼了。 第一次,终归是有人不舍得钱银,要做白老鼠的。可以,皇城司也不气。转眼间,大理寺也来了,抓拿了贪官下狱,罪名赤裸裸就是“诬陷”!但是,这些贪官没办法啊,人家大理寺的证据十足十,算起来都足够他抄家流放的了。 有了第一位,第二位,那些贪官总算是明白过来了,最后都乖乖就范,几乎掏出了全部家财。 不用五日,赵煦就惊愕的发现,建造一座城池的资金有了,多达三百多万贯! 这还是只是京官的,其他地方官的呢? 赵煦倒吸了一口凉气:“看来那姓张的小子没说错啊,大宋真的从根基开始腐烂了……”